八王之乱的起因经过结果

销魂芯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秀外惠中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采纳率:94.3% 评论

原因: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结果:

社会经济严重破坏,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社会风气的畸变,秩序的崩溃,给社会带来深重而长久的灾难。

21小时前

37

跋千山 4星

共回答了429个问题 评论

八王之乱根本原因:司马炎的施政错误,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了确保江山永固,他在施政方面汲取了东汉和曹魏灭亡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套自认为极为稳妥的统治架构,但这个架构却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而这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根源。

19小时前

32

風雲斗 1星

共回答了182个问题 评论

根本原因:司马炎的施政错误,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了确保江山永固,他在施政方面汲取了东汉和曹魏灭亡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套自认为极为稳妥的统治架构,但这个架构却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而这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根源。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东汉的灭亡很大程度源于地方势力的崛起,尤其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下州刺史的崛起。于是乎,司马炎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虽然仍然沿用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但却对地方势力进行了极大的削弱,尤其是在军队方面,下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晋书·山涛传》),不仅裁撤了地方军队,而且连地方武将都进行了大规模裁撤。

与此同时,司马炎之所以能取曹魏而代之,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曹丕对于宗室的限制。曹丕继位之后,不仅削去了藩王的治权和兵权,而且在各封国设立防辅,监国谒者,负责监视藩王,此举虽然减弱了宗室对皇位的威胁,但也削弱了皇位的屏障。

司马炎汲取曹魏灭亡教训后,重新启用分封制度,先后分封二十七位宗室为王,且规定“邑二万户为大国,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从而使得宗室具有了相当庞大的力量,意图集合宗室力量维护司马家族的统治。

此消彼长之下,地方势力平衡完全被打破,一旦宗室藩王起兵叛乱,各州郡由于自身实力太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这便是“八王之乱”迅速席卷全国,而朝廷无力平息的根本原因。

直接诱因:贾南风专权乱政,中央混乱宗室参与朝政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女,后被嫁给太子司马衷,并于泰始八年(272年)被册封为太子妃。永熙九年(290年),司马炎驾崩之后司马衷继位,贾南风遂成为皇后。

贾南风因与太傅杨骏争权,再加上与太后杨芷(杨骏之女)有怨,于是勾结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和寺人监董猛等人,调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入京,以谋反之罪诛杀杨骏,并废杀杨芷。之后,司马亮被封为太宰入主朝政,而司马玮则被封为卫将军。之后,贾南风又利用司马玮和司马亮不和,矫诏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后又杀司马玮,至此贾南风开始擅权专政。

然而,随着太子司马遹的年岁渐长,贾南风开始视其为威胁。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开始行废立之事,她以姐夫韩寿之子韩慰祖为幌子,谎称这是当年自己在晋武帝丧期期间生下的孩子,只因当初乃国丧期间,这才没有公开。之后,贾南风以谋反之罪将太子废黜,将司马遹与三个年幼的皇孙囚禁于金墉城,又杀司马遹生母谢玖和司马虨生母蒋俊。

贾南风废黜太子之举直接引发众怒,右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殿中中郎士猗等人联络赵王司马伦意图废掉贾南风,司马伦则秘密联络贾南风,告诉其有人打算废掉她,并重新扶立司马遹复位,促使贾南风杀死了太子司马遹,而司马伦随后以为太子复仇为名杀死贾南风及其党羽。

永康二年(301年),彻底铲除贾南风集团后,司马伦废晋惠帝司马衷,自立为敌,结果此举引发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义”,“八王之乱”的大幕就此拉开。

事件影响: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历史走向发生剧烈改变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西晋“八王之乱”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其不仅导致了西晋的灭国和五胡乱华的发生,而且间接引发了此后长达近三百年的战乱,以及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等。

1、西晋就此灭亡,五胡乱华开始。“八王之乱”历时长达十六年,辐射范围更是遍布整个北方,结果不仅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衰败,而且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也开始全面丧失。而在诸王相互攻伐的同时,氐人和匈奴人也发动叛乱开始自立,先后成立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并最终攻占洛阳和长安,西晋就此灭亡。与此同时,自两汉以来长期内迁、此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也开始纷纷叛乱、自立,就此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2、北方汉人南迁,民族融合发展。不论是“八王之乱”,还是“五胡乱华”,这段时间的战乱主要集中于北方,而西晋宗室司马睿于南方建立的东晋却相对较为平稳,因而大量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史称“永嘉南渡”。毫无疑问,永嘉南渡极大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北方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发展却纷纷推行汉化,这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而南迁汉人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的相融合,则同样推进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3、游牧民族发展,中原优势丧失。五胡乱华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一直相对较为落后,虽然曾诞生过一些强大的民族,但由于统治方式的落后,这些游牧民族犹如昙花一现一般,迅速崛起之后便又迅速衰落了。而由于五胡乱华的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向中原进行渗透,其中更有北魏、北周等政权积极实行汉化,他们从中原学习了大量先进知识和先进思想,甚至吸收了部分汉族人口,这些都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历经隋唐两朝,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一改之前的松散部落结构,也开始推行中央集权统治,虽然他们仍然保留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组织结构的改变却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直接体现便是宋朝时期先后崛起的契丹、金国和蒙古,以及宋朝以后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优势的丧失。

4、佛教飞速发展,宗教格局改变。佛教虽然在两汉交接之际便已经传入我国,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中原王朝都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因此这一时期的僧人几乎全都是西域胡人,正如南北朝时期南梁僧人慧皎在《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所言,“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因而西晋以前佛教在我国的发展都极为有限。直到西晋灭亡,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之后,这种局面才开始打破,而后赵更是于建武元年(335年)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从此,佛教从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历经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开始从一个小教派逐渐发展成为后世三教之一,这一点在隋唐时期体现的极为明显。

如上所述,“八王之乱”虽然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灾祸,但也直接引发了一个时代的剧烈变革,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小时前

50

情绪化德男 2星

共回答了297个问题 评论

1.各地诸侯王有实权,手上有兵,治地有人;

2.司马炎挂了,司马衷白痴,贾南风学吕后;

3.后来掌权的司马伦能力低下,各方不满。

后果:

1.南渡;

2.五胡乱华。

12小时前

9

倾果不倾 3星

共回答了382个问题 评论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7小时前

45

特殊的我 4星

共回答了49个问题 评论

三国归晋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让自己的江山更加稳固因此,大风宗族的后代作为诸侯王。而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又是一个白痴。由于他的昏庸无能,导致各个诸侯王都有反心。因此,出现了八王之乱。发完这段使得中原大地一片荒芜。更是导致后面五胡乱华的根源。

1小时前

7

放肆浪荡 4星

共回答了459个问题 评论

起因: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经过:八王之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十六年,但在这十六年中并不是每年都处于动乱之中,这次动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历时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历时七年。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有八年时间社会比较安定。

结果:晋怀帝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元年(307年),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1天前

28

钻石女王心 2星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评论

      具体如下: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晋武帝司马炎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严重失误,令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历时七年。

      “八王之乱”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八王之乱”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1天前

9

习气壹小我 2星

共回答了285个问题 评论

前因:各地诸侯王有实权,手上有兵,治地有人。司马炎挂了,司马衷白痴,贾南风学吕后。后果:南渡。五胡乱华

1天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