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败的成语故事

总之很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东方毕败 3星

共回答了372个问题采纳率:93.3% 评论

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做霸主。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为保存越国,率领残余军队向吴王夫差投降,愿意做吴国的附属国。吴王夫差想羞辱勾践,要求勾践为自己驾车养马,做三年的奴役,勾践答应了。

三年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时刻记住这次耻辱,每天告诫自己,教育百姓。全国上下在哀伤痛苦中,奋力图强,发展生产,养育人口,制造军械,训练士兵。吴王夫差称霸后,骄横傲慢,不听别人的忠告,生活奢华靡烂,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国力逐渐衰落。

22小时前

22

丿浮生若梦 2星

共回答了83个问题 评论

【出处】春秋·李耳《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成语故事】汉朝时,汉朝的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的军队发生战争。在公元前六十八年,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夺了车师,匈奴也派骑兵袭击车师。

  听到这个消息,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使他们不在骚扰西域。而丞相魏丞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

  接着,魏丞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错误主张:“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仗着国大人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回灭亡。”

  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21小时前

28

淩晨一點分 3星

共回答了356个问题 评论

有哀兵必胜的成语,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18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