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美景的著名诗句和文章有哪些

别和玩情殇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一个大姑娘 4星

共回答了443个问题采纳率:96.3% 评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4小时前

19

黑桃心 3星

共回答了367个问题 评论

古之诗人篇以庐山美景者,予以为唐宋间诗人李白、苏轼最为着著。诗人登此,凭览感怀;李白“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诗之飘然若风;苏轼有“欲圣君推南风之德,以及于黎庶。”之情怀。其作美而箴,恐恩泽不及民愠,诗之暄然于心。故

此皆有超然高世之志。然太白浪漫,东坡喻理。李白《望庐山瀑布》云:“日暮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意浪漫,豪气干云。东坡阅之美之,有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然予谓东坡《题西林壁》绝句,言简而意尽,意象其外,哲理其中也。其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峯,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趋喻于理,吐露胸襟,既有哲人之叹,又有习俗明晓之理。读之发人深省,韵味悠长。

其实,诗及至宋,喻理渐著,比之唐诗稍逊意象,读之抽象干涩,有喻理而少理趣。然苏轼将庐山作意象,究感受于横侧,以形象来说理,以山喻理,以理晓人,故诗之理趣也,非仅说理也。

太白诗之万象,丘壑纵横,似鸿鹄而瞰山川;东坡揽日月于襟怀,纵大江东去而淘沙。虽风格不同,然皆为诗词俊才,古今为之绝倒矣。

2小时前

12

王一米八 4星

共回答了477个问题 评论

感谢邀请。

问题:描写庐山美景的著名诗句和文章有哪些?

描写庐山美景的著名诗句有很多,其中李白就有不少。但是个人认为最值得称道的当属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就是把诗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以示发表。此诗写作在苏轼离开黄州转任汝州期间。诗人利用这次转迁的间隙去看苏子由,并游历了几乎整个庐山,写了不少的诗词,此首诗属于压轴之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全诗通俗易懂,诗人不是通常地去写某一个山峰奇石、飞瀑流泉,沉醉在它的云雾之中。而是跳出它的局部,从高处鸟瞰,从外部远眺,突出庐山奇特的总体形象,它的“真面目”。就像今天的航拍一样,抓住的是庐山的全景图。

这首山水诗具有其哲理性。即是告诉人们,凡事在胸中有了丘壑之后,要善于跳出来,脱离原实物本身,才能看清真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成了千古名句,说明了这首诗它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人们在反映和讽喻社会上的某种现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时,它也成为了热门的引用词。

21小时前

37

混世大魔王 4星

共回答了445个问题 评论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17小时前

2

日子撩人 3星

共回答了336个问题 评论

谢谢邀请!

写庐山的诗句太多了。今天我就谈三个人的庐山诗:一是毛泽东,二是李白,三是苏东坡。

先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

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现附录如下: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体写诗,很少写律诗。我想他一旦写起诗来

思想奔放开来,就不受拘束。这恐怕是他不愿意写律诗的主要原因。他写古诗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历来为人所赞誉。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一个“挂”字,还有那“落”字都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写庐山的诗我还比较喜欢的是苏轼的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大家耳熟能详,非常有哲理。人们常常用来表示“当事者,则迷。”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说的是苏东坡的另一首庐山诗。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与该诗的第一句一字不差的重复了一遍。

初读此诗,你会觉得很好懂:就像我们去旅游,就某一名胜古迹,都说此景点如何如何好。等我一旦到了景点看过以后就有感到:不过如此。当然也有另一种观点:确实很美呀。

苏东坡的这首诗妙处就在于此:于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这首诗所表现的哲理,更准确地说,这首诗所蕴涵的禅意,让人玩味无穷。

垂暮之年的苏轼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早已把人这一生悟透。他告诉儿子这人生的外物就像那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水,当你没有见到它的时候你就会拼了命的追求到手。等得到了又会怎样呢?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佛法,就是要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世间一切有它自然的道理,不一定非要得到才是我的,非要见到才是我的。没有见过的东西,可以用心眼去想,心耳去听,不必加意夸张渲染。只要我们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有也好、无也好,能够不在这些外境上面计较、起烦恼,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本色了。

很多人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或者说我没有遇到有钱有势的爹!或者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谁谁提干啦!谁谁中啦!谁谁这么丑却娶了个这么漂亮的老婆,你看我,各方面都不比他差……

实在是多余的。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事无常,诸相皆空,如果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世间一切有也好、无也好,都看做镜花水月。有,固然可以生活不忧愁;无,也可以心灵自在,深入体会无限、无边、无量!得也好,失也好,能得是福气,失去是结缘。常怀一颗平常心,能让我们在生活里不因好恶而颠倒挂碍!

恐怕这就是苏轼临终前告诫自己儿子的良苦用心吧!

提到庐山的诗我不能不提我们的领袖、诗人、毛伟人的: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主席的这首《登庐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何是谁,也不可能站在庐山上吟咏出如此豪迈的诗篇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个“飞”字;一个“跃”字不仅把江之阔,山之高跃然纸上,也把伟人的博大胸怀道尽。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想当年,反华势力何等猖獗!我们解放了全中国,帝国主义者认为我们管理不了大城市,我们很快就会垮台。面对敌对势力的叫嚣“冷眼”一词道尽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西方势力的蔑视;“热风”

一词抒发了诗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充满自信。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站在庐山之巅诗人在此西望武汉上空,江河之上,黄鹤浮空欲飞;接着又东眺江东(及古时三吴地区),但见长江顺势而下,一泻千里,在三吴上空,烟霞蒸腾、热情壮美。这二句同样是写祖国江山热火朝天的形势。

这两句工仗,典丽,“横、浮、下、起”连环动感,虚实相间,是一幅具有立体感的意境画面。

对这二句主席比较满意,他在1959年9月7日给胡乔木的信中谈到对这两句的看法,认为这两句较好一些。同时还谈到写诗之难,“经历者如鱼饮水,冰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后两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主席用“桃花源的典故”发问,来让大家思考:我们生活的天地可不是像桃花源那样其乐融融的世界。我搞建设,敌对势力要阻止我们。就像如今的贸易战一样,我们把自己的事办好,可是这世界上就有不按规矩办事的。结果正如主席预语言的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总之,回首历史,写庐山的诗太多了。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然而毛主席之所以能写出超出前人者,原因何在?

古人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能有“第一等真诗。”也就是说最好的“襟抱”(世界观),才能抒发出最好的真挚感情,产生最好的诗歌——如是而已,岂有它哉!

12小时前

38

北笙南风 1星

共回答了146个问题 评论

庐山是个美丽的地方,文人墨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古今歌颂庐山的名篇名句频出。如:

1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毛泽东《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题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4朱元璋《庐山诗》: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5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出上日,瀑布凌成虹。

6宋之问《寒食江舟满塘驿》:去年上己路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7.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去金芙蓉。

8李白: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6小时前

2

应有酒 1星

共回答了121个问题 评论

霞光万紫落云山,松柏守望数万年。与君总有离别日,它日相逢庐山前。

《庐山颂》

21小时前

23

拉斯菲尔德 2星

共回答了256个问题 评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 —— 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 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 白居易《宿东林寺》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 贾岛《寄白阁默公》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 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13小时前

47

老婆可劲闹 3星

共回答了302个问题 评论

一、庐山名诗句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钱起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苏轼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庐山诗 —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庐山诗四首 易中天

其一

云养精神雾暖魂,无垠绿浪涤红尘。千株古木参天出,百孔新泉夺地陈。好汉坡前多好汉,仙人洞外有仙人。名山面目由君识,万丈高梯一步登。

其二

风骚独领赖天成,云有茶香雾有声。山雨山烟山涧水,铁船铁壁铁人心。花开草径通幽径,虎守松门望国门。影落明湖浑不觉,回眸却见大江横。

其三

僧言此地无荣辱,老蒋拿来作夏都。覆雨翻云称净土,开山辟路是浮屠。石人峰下栖贤寺,佛手岩前得道庐。进退盈虚谁省得?请君去问鄱阳湖。

其四

俗人能有几多闲?遭遇名区便是缘。未近山门先拜佛,才临溪畔已成仙。唯将风月酬知己,懒用文章换酒钱。最爱东林晚课后,一泉清水半坡烟。

二、庐山文章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

唐代诗人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望庐山瀑布》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南朝时的《庐山二女》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庐山草堂记》

4小时前

4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