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的名人简例

放卜下你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共回答了个问题采纳率:98.3% 评论

1、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名扬四海。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了苦头。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

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2、沃森和克里克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第一次相遇的。当时克里克35岁,是学物理的,沃森只有23岁,是搞遗传学的。虽然是初次交谈,但他们对DNA的认识却惊人的相同,他们都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在分析了当时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情况之后,他们感到解开DNA结构之谜已经指日可待了。因此必须加紧工作,争取能够抢先一步。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坚忍不拔的意志,并且都善于从新的角度上认识问题。

更重的是,两位年轻人的合作实现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完美结合,而这正是研究DNA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按照克里克自己的话说,他们“在工作时,并非沃森专营生物学部分,我分担物理学部分,而是两人一起工作,并且经常互相批评。这样,就使我们与其他也在致力于这一研究的人相比,占了很大的优势”。

沃森和克里克这两个直言不讳、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在不同思路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减少了在混沌中徘徊与摸索的曲折过程。正是两人的合作和智慧共享使他们在对DNA的认识上高于别人,得以在DNA结构的探索中捷足先登。

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终于将想象中的美丽无比的DNA双螺旋结构搭建成功了。4月25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篇论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页,却震惊了全世界的生物学界。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沃森和克里克的完美合作是他们能够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正如威尔金斯教授所言:即使你不是天才,但如果你拥有优秀的合作者,那么你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希望对你有帮助

21小时前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