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理论基本观点

星星說愛你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能给我信任 2星

共回答了29个问题采纳率:94.3% 评论

(一)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

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越多。

(二)娱乐论(松弛说)

娱乐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惫,这种疲劳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的,然而只有当人解除紧张状态时,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机能,所以人需要游戏。

(三)复演论(种族复演说)

复演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尔。其观点: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儿童就是要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

(四)预演说(生活预备说)

格罗斯从“本能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儿童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的预演说或生活预备说。新生儿或是动物在遗传上承续了一些不够完善的部分本能,这些本能与生存有关,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法帮助他们去练习,使本能更完善。这种游戏行为主要表现在高等动物的幼年期,它们迅速发育的机体又需要足够的运动量,因此便表现为“无目的”的好奇好动。这种好奇好动随年龄的增长,它对未来需要的有事先训练的意义。

(五)工作说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该观点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游戏给孩子的快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交上的。

6小时前

5

眼淚是真的 1星

共回答了192个问题 评论

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越多。

4小时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