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增效提质

遍野的情话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淺唱離歌 2星

共回答了260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通过“双减、增效、提质”主题研讨,高品质课堂展示,多元优质作业展示多种形式,展示双减背景下教研探索和学校教育管理实践。

通过双减从理论建构、教研赋能、教育治理、学科教学多个维度探究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和策略。并对教学提出“深、严、细、实、新”教学管理五字诀。

7小时前

7

疯车车加油 4星

共回答了408个问题 评论

其一,向课堂要实效,实现日日清。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容易被很多老师忽视的话题。

笔者听过很多一线教师讲课,他们知识功底很好,课堂基本功也很扎实。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讲解细致,比喻恰当,语言机智幽默,板书有条有理,讲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盎然。但是,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真正掌握的学生并不多,学生只是听懂了课,要点没有记住,更谈不上会运用。

这样,学生的学习只是浅尝辄止,知识点掌握得很不精准,很不牢靠,考起试来,当然不能普遍取得好的成绩。老师上课,一定要边讲解边让学生巩固,而且要讲练结合,及时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点由理解到识记、运用的转换,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普遍较高的学习成绩。

其二,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有效把控。“减负”是要减少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量,并非阻止学生的一切课外学习活动。除了完成适量的书面作业外,学生还要每天花点时间去预习新课,巩固当天甚至以前学过的旧课,这是必须的。

一节课下来,老师所讲的知识点,70%左右是可以当堂消化的,那些都是容易理解和识记的中小知识点,而30%左右的知识难点,如果也要求当堂熟记并会运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外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巩固。

所以,老师上完课后,除了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外复习巩固那30%左右的知识难点,并且及时预习新课。第二天上课前,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严格地检查。

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因为那30%的难点就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如果我们每次上课后都忽略了,那学生的考试成绩怎么会好?

其三,精心选择课后作业。“双减”之后,学生不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刷题,作业量相比以前大幅减少,这就对老师布置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业量不能太大或太小。作业量太小,达不到巩固上课内容的目的,不行。作业量太大,超过了国家关于“减负”的规定,既是违规的,也是不科学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权衡作业的量是否合适,而且要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量。

作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作业的数量被控制了,不能再实行“题海战术”了,就要求老师要注意课后作业的质量。要在众多教辅资料中精心选择作业题,所选的题目一方面要跟当天的上课内容紧密相关,完成了作业,就对当天的课程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巩固,同时,作业的题型还要与中考一致,学生每天完成作业,也就充分地熟悉了中考的题型。

5小时前

2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