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拒马桩制作

流年旳悲伤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老酒挽舊友 2星

共回答了99个问题采纳率:97.3% 评论

拒马是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是古代作战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军事设施,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

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马,即将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刺。当时用以堵门,阻止行人通过,后来用于战斗,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

1小时前

4

超级矮个子 2星

共回答了208个问题 评论

“拴马桩”是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的民间石雕品,也称“拴马石”。顾名思义,拴马桩是用来拴马的,但是在历史发展中拴马桩景观步步演变,有了特别的含义。

栓马桩的由来

拴马桩又被称为“拴马石”、“望桩”、“样桩”等,缘起于人类驯化马匹开始,栓马桩就必不可少。而且多出现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土地。现存的拴马桩主要出自元明清三朝,地理范围包括内蒙古及与之相邻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在这些地区,马匹经常被用于耕地,战争,商贸运输,马匹的需求量增多,因此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栓马桩的产生。

栓马桩的结构

拴马桩一般多竖于大门外两侧,常与上马石配套使用,柱身多为四方型和八棱型。拴马桩材料多用灰青石、黑青石,细砂石较少,高度两米多至三米不等。一般分为桩首、桩颈、桩体(桩身)、桩基(桩根)

一、桩首:为精彩部分,主要采用圆雕,有狮、人物、猴,或人与狮及人与其他动物混合造型。

二、桩颈:亦称台座,是承托桩首部分,也是拴马桩浮雕与线雕的精华部分。

三、桩体(或称“桩身”):为四方长柱体,多为毛坯或席纹、横纹雕凿、无纹饰,常见文字有“泰山石敢当”等。

四、桩基(也称“桩根”):埋入地下部分,是方形石桩原坯料,粗于桩体。

柱状拴的用途

拴马桩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实用功能,还衍生出了彰显身份地位的功能。拴马桩相当于一种身份标识。在等级森严古代,华表常常被用于宫廷建筑和高级别的陵墓建筑前方的位置,在民间用栓马桩弱化华表规制,又显示尊贵身份。

有的学者称其为“望柱”也是有道理的,这同门前置石狮、铜麒麟,阙楼与华表有相同含意。古人认为,门前立拴马桩还有镇宅祈福的作用。在传统观念中,建屋盖房要看风水,以消灾避祸,祈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官升爵晋。若是辟不了邪气,就要竖一块“石敢当”碣石或者立一拴马桩辟邪,有的拴马桩上就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

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桩首雕猴,为封侯加爵吉祥意;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即寿山福海吉祥意。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考察中发现,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

如今,在现代的新中式设计中,

古时的拴马桩成了热门的设计元素,

不论室内室外都使用很多

看过了拴马桩的前世今生,感受了雕刻者的艰辛不易。我们仿佛看见金戈铁马也看见烟火农耕!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了多少改换朝代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却依然屹立不倒,因为有融合有接纳有宽博有妥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让民族、国家、传统、文化一 一传承。拴马桩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见证,一个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妥协的标志。

21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