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昭仪仅仅次于皇后啊

解释不通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忧伤得旋律 4星

共回答了494个问题采纳率:94.3% 评论

  唐高祖武德初年,昭仪为正二品九嫔之首,武则天就曾经被拜为昭仪。  “昭仪”历史沿革  汉元帝时始置,代替了汉初的夫人。汉代制度,“昭仪位视丞相,爵比王侯”。原为妃嫔中的第一级,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赵合德曾为昭仪。  曹操为魏王时,设置昭仪为后宫嫔妃第二级,地位在夫人之后;魏明帝后,为后宫第五级,在夫人、贵嫔、淑妃、淑媛之后;爵比县侯,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孝建三年(456年),设置昭仪,地位在三夫人之下,列位九嫔之首;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修仪、才人、良人;次年省贵人,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并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昭仪又列位九嫔第五等。  南朝梁陈二朝又复用昭仪,列位三夫人之下,九嫔第五等。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昭仪在嫔妃第一等,分左右两等,为左昭仪和右昭仪。  北齐武成帝推行汉朝制度,昭仪又成为嫔妃之首,位比宰相。  唐高祖武德初年,昭仪重新复用,为正二品九嫔之首,武则天就曾经被拜为昭仪。  宋金二朝基本依照唐制,昭仪依然列位九嫔之首,为正二品。  明朝初年,昭仪在妃、婕妤之下,列位第三级,明中期置九嫔后,列位四级,清废。

11小时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