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素媛》

分手的夜 4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情话对我说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采纳率:92.3% 评论

不同于其他社会题材的人性电影,《素媛》的治愈点

《素媛》这部社会题材的人性电影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黑暗角落,但影片中更多的是强调人性的美好,这与《熔炉》等同题材的电影有很大的区别。

影片一开头运用了妈妈穿上家中最体面的衣服去参加家长聚会和家中晚饭后的场景让观众了解了素媛一家的生活近况,拮据朴素但不失温馨的家庭环境。情节在案件发生后出现第一个转折,这个普通的家庭遭到了异于常人的打击,父亲的隐忍、母亲的崩溃、素媛的心理阴影,平静的生活瞬间支离破碎。影片并没有刻意强调案件发生的过程,更注重刻画案件发生后人物做出的反映,用侧面描写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

从案件发生到心理咨询师的出现又是一个节点,电影用循序渐进的手法,将感情推向高潮。电影用大篇幅来讲述父母和周围的人如何帮助素媛进行心理恢复,妈妈和朋友们扮成素媛喜欢的卡通人物,在医院为她跳舞,而父亲则穿着卡通人物的服装,偷偷陪伴她上下学,租戏服是老板免费送给父亲卡通服装,而素媛的同学在她住院期间在她家的门口贴了很多祝福的话语,父亲的厂长无条件借给父亲钱。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强奸犯的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法官宣读审判时,电影被推上高潮。父亲长期压抑的感情在这一刻爆发,想与强奸犯同归于尽,但素媛拦住了他。这也是非常令人心痛的一个场景,正义得不到完全的伸张,罪犯利用法律的漏洞不被严惩。但电影结尾并没有那么让人那么令人绝望,素媛从阴影中走出,一家人再次站在阳光下,而弟弟的诞生也成为生活重新开始的希望。正如电影结尾放在相框中的话一样:“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的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其他人遭受同样的痛苦。真正强大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真面目后依然热爱它,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素媛》确实改编自真实事件,是2012年发生在韩国顺天的真实事件。

2012年夏天,7岁女童独自在家睡觉,半夜被一男子入室掳走,实施了强奸和殴打,事后该男子用树枝和其他条状硬物捅女童的阴道和肠道,女童被附近的居民发现在一条小河边,当时下着雨,女童重度昏迷,大小便失禁,血肉模糊。送医治疗后经诊断,肠道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手术几乎把肠子全部切除,阴道和肠道中间的部分全部破坏,阴道在外伤的情况下又被粪便感染,子宫受损,也就是说,子宫,阴道,肠道都受到重创,安装了人造肛门之后,终身都要带着便便袋生活,有可能无月经无生育能力。

孩子很惨,但凶手抓到后拒不认罪,不赔偿,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支付医药费都很困难,一直申诉,一方面是为女儿讨公道,一方面是想得到赔偿给孩子更好的治疗。

事件披露后引起韩国全国民的哗然,尤其是有女儿的家庭,多次集会游行,迫使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明博出面向全国民道歉,并很快修改了和强奸尤其是强奸幼女的法律法案,2012年韩国推出化学阉割,就是因为该案件的推动。

《素媛》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素媛》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人性的治愈,也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电影放大了我们生活中一些不易察觉的安全隐患和治安漏洞,更好地促进了法治的进步,让正义的光芒不再被黑暗掩盖。电影在此时并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把打击邪恶的利刃,让观众成为案件的见证者,让大众成为保护孩子的坚强后盾。

伸张正义,我们风雨行舟,一直在路上。

7小时前

41

课时在变动 4星

共回答了46个问题 评论

电影《素媛》一直是评价很高的一部电影,讲的是性侵女童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叫做素媛,很普通很可爱的一个女孩,只是不幸发生在了她的身上,很可怕的噩梦,并且噩梦没有停止,二次伤害,三次伤害,等等的伤害接踵而来。

一直以来,对于儿童的伤害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儿童不懂得防护,无力反抗,更加无法自行恢复对内心的伤害,所以,更加警示。

故事里的素媛,其实是个很坚强的女孩,至少他能在收到伤害时候自己报警,这一点就是很聪明的,一位的等待也许伤害更深,但是,当时的伤害也许是一时的,但后期的伤害才是更加影响心灵的,比如素媛,被媒体的报道,被迫或者不自觉回忆事发经过,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难,而且无法表达,就如同电影里面问素媛“为什么觉得不能去学校,到了学校最想做什么”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回答是“因为那件事,到了学校会做的事情,说谎”,因为素媛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原来的朋友,因为丢脸,这些事很现实又无法逃避的事情,对于一个成人都很难去面对的事情,何况对于一个孩子,所以,儿童犯罪是一个更需要被重视的问题,从问题本身重视并加强防患意识,远比时候曝光和关注更重要。

当素媛回到家,看到玻璃门上小朋友的画,确实很让人感动,会流泪的感动,小孩子的关系很直接也很单纯,特别是小男孩哭着说:“那天本来打算一起上学的,如果一起走了,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泪崩啊,还有素颜爸爸一直扮成玩偶的样子,家人,朋友,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爱和理解,才是让一个孩子恢复的基础,不要大面积的曝光,高调的晒慈善,安静平和的环境,更适合恢复吧。

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部电影,儿童伤害事件一直在发生,怎样避免,怎样防护,怎样在伤害之后处理,才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就像《熔炉》一样,面对,理解,正视,关爱。

而电影最后,对于被告人12年的宣判,更是电影对于韩国法律的一直讽刺,或许这样一部电影可以唤起民众对于法制不健全的一种关心,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要靠拍成的电影来改变的话,那么政府的职能性真的值得深思了,而恰恰韩国很多的电影其实都是在对现实法律表达着不满,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公诉期的问题,杀人也好,绑架也好,过了公诉期就没有追溯的权利,检察官和警察职责的分开,也是对于韩国案件追查的一个阻碍,在韩国检察官被过分追捧,警察却被相对弱化,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在。

5小时前

33

漫步云端 2星

共回答了297个问题 评论

敢于揭露现实的丑恶,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去窥探人性的至善至恶。在美好的小天使受到泯灭人性的摧残的时候,它让你痛心流泪;在深沉的父爱化身为厚重的人偶的时候,在素媛微笑地问人偶:“你是爸爸,对吗?”这满满的温情也会令人流泪不止。在痛心与温馨之间的泪点控制得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审视社会,一部好的电影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2小时前

1

不敢聽情歌 3星

共回答了396个问题 评论

时长122分钟的电影, 展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一生.

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工厂上班的父亲, 经营小卖店的母亲, 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但是一切却在一个下雨天发生改变.

因为'那件事'的发生,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

‘那件事’发生与进展的速度异常之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极其缓慢的创伤的自愈与治愈.

转回到事件发生后, 如果没有孩子的指证将无法逮捕罪犯. 所以孩子务必将要进行照片核对, 在核对照片的过程中孩子无疑会再次经受伤害.

事件并没有结束, 如果想要给罪犯定罪, 孩子必须出席法庭进行指证, 这对于刚刚对生活重拾希望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重的打击.

影片最后所愿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孩子,起名为所望, 这个孩子的出生是所愿的愿望, 是对于这个受到伤害的家庭的补偿, 同时又是是一种希望, 是这个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22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