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反晋是怎么回事

情人书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隔花才歇 3星

共回答了384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从史。东晋建立,他官至镇东大将军,开府、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执掌军事重权,渐有篡位野心。他镇守武昌,位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游,对东晋政权构成威胁。晋元帝命刘隗、戴渊各率兵万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监视王敦。永昌元年(322)一月,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元帝急调戴渊、刘隗回师保卫建康。刘隗、刁协趁机劝元帝杀尽王氏,元帝不同意。司空王导得知王敦起兵,慌忙率领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二十余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因周?的申救,元帝使人送还王导朝服,并召见了他。王导慨叹地说:“逆臣贼子,哪朝没有。想不到今日出在我们王家!”元帝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让你代为执掌政令,你这是什么话!”当即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并传下诏令:“王导以大义灭亲,可把我作安东将军时的节拿来给他。”元帝把节交给王导,意味着对他的信赖,但王导未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王敦攻破建康城,杀刁协、戴渊及尚书左仆射周?。刘隗逃奔后赵。王敦早有政治野心,当长安失陷,南北士族纷纷向司马睿劝进之际,就想独揽朝政,但又担心司马睿年长而不好摆布,曾想另立一个皇帝,王导没有听从。及攻破建康,王敦责备说:“不听我的话,几乎灭族。”王导仍然不理睬,王敦没办法。敦既得志,拥兵不朝,生杀在手,“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元帝又急又气,不久忧愤而死。

  明帝即位,王导受遗诏辅政。王敦为了实现篡权野心,把军镇移到离建康不远的姑孰,屯兵于湖,自领扬州牧,日夜与钱凤策划、密谋再次起兵。王导得到消息,立即报告明帝预作准备。正在这时,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导闻讯,即率兄弟子侄为王敦发丧。众人以为王敦已死,个个精神振奋,斗志倍增。王敦病势越来越重,但仍不死心,遂于太宁二年(324)六月,以兄王含为元帅,命钱凤等人率水陆五万直扑京师,二次举兵作乱。叛军进抵江宁南岸,王导致书王含,信中写道:

  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导虽不武,情在宁国。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于黄泉,谒先帝于地下邪?故省来告,为兄羞之,且悲且惭。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岂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迫,兄早思之。大兵已奋,导以为灼炟也。

  王含接书,并不作答。

  明帝亲率六军迎战,斩钱凤、沈充,败王含,王敦病死,叛乱很快被平息。朝廷论功行赏,封王导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又加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王导推辞不接受。

21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