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与韩信的下场

念一个人 3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我做高迪 2星

共回答了202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韩王信与韩信最后都被刘邦处死了。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有名的汉初三杰之一。正因为韩信功高震主,刘邦对他非常忌惮,统一全国以后就开始慢慢剪除韩信的权利,先是找借口剥夺了他齐王的封号,改封为淮阴侯。

最后因为陈睎谋反,有人告发韩信和陈睎有联系,在刘邦的授意下韩信被吕后处死,并把韩信的三族全部处死。

而韩王信也是刘邦当初分封的异姓王之一,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时候韩王信为了自保勾结匈奴,最终失败被刘邦处死。

7小时前

24

半调了 2星

共回答了248个问题 评论

韩王信本是韩襄王的庶出后代,因跟随刘邦打败项羽而被封为韩王,建都颍川,汉朝建立以后,为防备北方的匈奴,迁都马邑,匈奴单于冒顿多次领兵攻打马邑,韩王信就与匈奴议和,朝廷怀疑他有反叛之心,于是韩王信真的归顺了匈奴,

汉高祖十年,韩王信约陈豨一同反叛汉朝,第二年汉军将领柴将军踏平参合城,杀死韩王信,

韩信帮刘邦打败项羽后,被削齐王,改封楚王,韩信收留了楚将钟离昧,刘邦以游云梦为名活捉了韩信,削楚王爵,改封淮阴侯,

韩信作了淮阴侯后,与代郡太守陈豨约定造反,他为内应,高祖十年,陈豨果然反了,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韩信与家臣密议释放囚犯和奴隶,准备杀吕后和太子刘盈夺取长安,但是韩信的家臣告密,吕后召来相国萧何,设计命韩信入宫,在长乐宫钟室,杀了韩信夷三族,

5小时前

20

畫丄拘號 2星

共回答了71个问题 评论

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兵法天才韩信,另一个是落魄王族韩信。为了辨别,后人称后者为韩王信。历史上两个叫韩信的人,都是刘邦手下,死于同一年,但是有不同的人生。刘邦的统治下有两个叫韩信的人,一个是我们大众所知道的“兵仙”韩信,另一个是诸侯韩信,为了区别这两个人,后人称诸侯韩信为韩王信。

2小时前

31

一恶习令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 评论

汉高祖刘邦开始着手清除异姓诸侯王,韩王信也难免的受到了猜忌。于是韩王信为求自保,向曾经邻居兼对手匈奴求救,公开的反叛了大汉王朝。

韩王信的叛逃匈奴则成为汉高祖刘邦下定决心讨伐匈奴的导火索,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白登之围,影响到了后来的汉匈关系。

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采取陈平的意见贿赂匈奴焉知得以保全,从此开始了与匈奴屈辱的核心政策。这也为后来汉匈之间全面战争的爆发买下了伏笔。

元前196年,已经降为淮阴侯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引诱到长乐宫中被一群宫女所杀;已经无奈成为匈奴带路党的韩王信被大汉将军柴武斩杀。这两位同名同姓同时代有着相同遭遇的韩信又在同一年被杀!

22小时前

15

酷的祖宗 3星

共回答了348个问题 评论

韩信(前231-前196年),字号不详,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韩襄王姬仓庶孙。

韩国被灭后,跟随张良入关,担任将军。授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受封韩王。楚汉之争时期,支持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受到汉高帝猜忌,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区,向匈奴求和,起兵反叛,引诱代相陈豨造反。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带兵攻汉之,被将军柴武斩杀。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大乱之际,韩信初属项羽郎中,未得重用。后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196年,其被人告发与叛将陈豨勾结谋反,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韩信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17小时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