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观的几种观点

能够讨好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爱他就去追 4星

共回答了483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1.人义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最主要是要培养一个具有健全的人格、能自我实现、具有人性的个人,能朝着人生之理想、价值去努力奋斗,进而实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特质,即此教育目的是侧重全人的、生活的、人格的,依人性之不同而个别施教的教育。

2.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并非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哲学流派,很难说有其代表人物和系统观点。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强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又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追求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3.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持有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科学主义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尤其是在20世纪,面对科学的巨大力量及其成果,人们日益尊重科学、信奉科学,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的激烈竞争,推动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地位的提高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也应运而生。

4.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整个社会状况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在教育领域,从教育目的到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仍基本上沿袭着欧洲的旧传统。形式主义教育占主导地位,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面对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尖锐矛盾,实用主义教育摒弃了人文主义教育那种保守、永恒、个人至上的态度,代之以积极应对、变革社会的意识。

2小时前

49

剑舞红袖 2星

共回答了93个问题 评论

一、宗教本位论

1.理论观点: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关键词:神学、宗教、灵魂。

3.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具体观点:

(1)奥古斯丁:教育应该为教育和神学服务。

(2)托马斯·阿奎那:“万事万物的最后目的就是上帝。”这不仅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而且也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要把人从虚幻的现世生活引导到永恒的来世生活,从而真正皈依上帝,实现神性。

二、社会本位论

1.理论观点: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培养社会公民。

2.关键词:社会、国家、公民。

3.代表人物:孔子、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巴格莱、迪尔凯姆、白尔格门。

4.具体观点:

(1)孔子: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主张培养君子,治世的贤才,从社会需要、治世的方面来说,注重社会的要求。

(2)荀子:“人之性恶”,因此,教育应该以“礼”为规范对其进行约束与改造,以国家或社会所要求的规范去要求人们遵从,使之“安分守己”。

(3)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4)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5)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6)涂尔干: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7)凯兴斯坦纳: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造就公民。

(8)纳托尔普: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只能是社会化。

(9)巴格莱:教育目的在于使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10)迪尔凯姆:教育目的是唤起或发展儿童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的某种状态,这些状态是整个政治社会和儿童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特定环境所要求他们的。

(11)白尔格门:教育除了造就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之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三、个人本位论

1.理论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培养“自然人”。

2.代表人物:孟子、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罗杰斯、马斯洛、卢梭、帕克、爱·伦凯、萨特、赫钦斯、马利坦。

3.关键词:个性、本能、潜能、自然。

4.具体观点:

(1)孟子: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发端,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即强调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四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将其发扬光大。

(2)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自然的原则,即顺应儿童潜在的各种能力发展的自然历程,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3)裴斯泰洛齐: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

(4)罗杰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5)马斯洛: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激发潜能,实现价值。

(6)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7)帕克: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8)爱伦·凯:主张按照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改革教育,培养有理想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新人”。理想的教育应该尽量减少外来的干涉和压制,任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理想的学校应该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和考试,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

(9)萨特: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质时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10)赫钦斯: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11)马利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四、教育无目的论

1.理论观点:教育过程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1小时前

36

苦丨型魅 1星

共回答了115个问题 评论

(一)宗教本位论

1.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基本观点: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

宗教人士。

3.基本评价:这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认为教育需要,也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育对人们的良知具有唤醒功能。

(二)社会本位论

1.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2.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3.基本评价: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造成对人本性的束缚和压抑。

(三)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2.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3.基本评价: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

需要和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探讨过程中不免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片面性。

(四)教育无目的论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

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文件的制约, 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侧重的。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22小时前

3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