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

掌中杯 4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姑娘咱要迩 2星

共回答了270个问题采纳率:98.4% 评论

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母爱颂诗《游子吟》。借出行引出母亲一针一线为儿逢衣,引发出无尽母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崇高的爱和必报答的心境,传唱千百年的佳作。

16小时前

15

笑如今 2星

共回答了201个问题 评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赠别》中的一句,表达了母亲深情厚爱的细微之处,即用自己的手为儿子缝制衣服,希望他离开家乡后能够保暖。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离家远行的担忧和思念之情。这句诗语言简洁,却能深刻地表达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是经典中的经典。

14小时前

29

毀滅妳旳美 1星

共回答了104个问题 评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妈妈给儿子缝衣服,儿子出远门妈妈担心儿子回来晚,给儿子缝衣服怕儿子冷了没衣服穿。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

11小时前

37

由来已久 2星

共回答了83个问题 评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并不是一首完整的诗,它实际上是将孟郊的《游子吟》中的部分诗句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全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描述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表达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通过“慈母手中线”和“游子身上衣”的对应关系,传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接下来的诗句则描述了母亲在临行前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迟迟不归的担忧。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诗人对母亲恩情的感慨,意味着子女的孝心无法完全回报母亲的恩情。整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7小时前

21

賓館動作片 5星

共回答了5个问题 评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小时前

41

紫侠郎 1星

共回答了195个问题 评论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24小时前

30

萿箁薩 3星

共回答了341个问题 评论

原文及作者: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7、报得:报答。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7小时前

40

紫竹雅灵 2星

共回答了271个问题 评论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其中 "慈母"和"游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句也被广为人知。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写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物时深情的场景,同时也勾起了游子对于家乡和母爱的思念之情,正是因为抒发了人类最深刻的感情,所以"游子吟"成为民间流传的诗歌之一,被很多人所喜爱和传颂。

9小时前

46

接着干 4星

共回答了468个问题 评论

游子吟

唐·孟郊

shǒu

zhōng

xiàn

慈母手中线,

yóu

shēn

shang

游子身上衣。

lín

xíng

féng

1

行密密缝,

kǒng

chí

chí

guī

意恐

2

迟迟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言

3

寸草心,

bào

sān

chūn

huī

报得

4

三春晖。

1小时前

3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