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杀敌最多的是哪战

埖埖丗堺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诗酒共御 4星

共回答了437个问题采纳率:98.4% 评论

台州之战。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2万余人分乘百艘舰船,陆续在福清、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登陆。戚继光指挥军民与倭寇水陆交战12次,斩倭3000余人。倭寇以分散受挫,遂改变策略,集中攻城。倭寇万余兵力围攻仙游。知县陈大有率全城军民据城防守。戚继光根据敌情,调整部署:

以一部随监军副使汪道昆往福州,防倭袭击省城;一部防守闽江、兴化,防倭深入腹地;又命把总傅应嘉统3000名水兵驻守漳州、泉州,控制沿海要地;自率6000名戚家军增援仙游。

时倭寇环城立营筑垒,发动进攻。戚继光以兵力悬殊,决定以仙游城为支撑,抑留敌人,俟主力集中后,再谋歼敌。遂派亲兵200人乘夜入城,加强防守力量;命守备胡守仁领兵驻扎铁山,据险为垒,牵制倭寇;从各营挑选勇士500人,组成敢死队,不时袭击敌营;将大本营移至离倭寇较近的石马,四面布置疑兵,既遏制倭寇四出剽劫,又使其不能专意攻城。

倭寇多次发动攻城,在城内守军顽强抗击和城外明军多方牵制下,均未成功。十二月二十三日,浙江6000名援兵赶到,戚继光决心转为进攻。为造成局部优势,计划以主力先攻南门外敌垒,然后转用兵力攻击其余,以期各个击破。

遂命守备王如龙为左路、胡守仁为右路,协同中军合攻南垒;把总陈濠、游击李超分向东、西垒进行牵制性攻击;把总金科为预备队,随时策应各路;指挥吕崇舟、副总兵金文秀至铁山为疑兵,牵制北垒倭寇。二十六日,正当倭寇利用"吕公车"攻城时,明军主力分3路向南门外倭寇发起进攻,倭寇大败,退入南垒。明军奋勇冲杀,摧围拔栅而入。残倭逃向东、西门。

胡守仁乘胜向东追击,与陈濠部夹击东垒倭寇,王如龙向西追击,与李超部夹击西垒倭寇。各路明军英勇突击,迅速突破东西两垒。残敌数千逃往北垒。戚继光亲率大军攻击北垒,倭寇大部被歼,仙游围解。

倭寇不断加强对仙游的围攻。陈大有等率领守城军民,在城外戚军的配合下,拼死抗击倭寇。倭寇几尢强攻难以得手,企图进行诱降。

守城官兵根据戚继光的要求,一面同敌谈判周旋,拖延和争取时间;一面抓紧时间,构筑土城等城防工事,改进和制造流星、飞钩等防御器械,加强防御。延至十二月初六,倭寇因无力长期围困,见明援军未到,而且城内明军官兵伤亡甚重,防守力量大减,遂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城行动,竖起云梯登城。在此危急关头,城外游兵奋勇冲进敌阵,烧敌云梯,城内壮士奋勇拼杀,戚继光闻报,令部队发铳呐喊助阵。倭寇误以为援军赶到,于是停止攻城。

十二月下旬,回浙江轮休的官兵约6000人返回福建,抵达仙游以东的沙园。戚继光得到援军,遂召集将领开会,研究制定解围仙游、歼灭倭寇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他认为要歼灭1万多人的倭寇,明军在兵力对比上并不占优势,难以向倭寇发起全面攻势,一举将敌全歼。但倭寇四垒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一夺取,积小胜为大胜。

于是决定先以主力攻打倭寇南垒,得手后再分兵攻打东西二垒,最后解除倭寇对仙游的围困。具体部署是:王如龙率兵一部作为中左路,胡守仁率兵一部作为中右路,金科督军一部为大营正兵专备策应,主力部队合力攻取南垒。

陈濠等部为右翼奇兵,攻取倭寇东垒;李超督兵一部为左翼奇兵,攻取倭寇西垒;吕崇周等率标兵一部同郭成苗兵400设疑兵于铁山,牵制倭寇北垒之兵:傅应嘉领兵一支取道西岭,绕至倭寇西垒之后,配合李超部行动;命中军吴京押运火器,随军接济。

13小时前

3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