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元妃省亲赏析

情系红线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釋懷說太多 1星

共回答了172个问题采纳率:94.4% 评论

原文: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赏析:一般人可能只看到元春表面上的风光,看到她的光耀门楣,却体会不到她被锁在深宫的痛苦和烦恼。而作为父亲的贾政,也不知道是否体会到这一点?此处元春对贾政所说,完全是掏心窝子的由衷之言。

原文: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方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赏析:元春虽然说的是肺腑之言,但贾政所说却又是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虽然他也是“含泪”启奏的,但这一番酸溜溜文绉绉的话语,却不知道事先已经演练了多少遍。当然,在官场上厮混已久的贾政,也许在此说的仍然不是由衷之言。

原文: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

赏析:在《红楼梦》中,所有贾宝玉在场的场合,作者都忘不了突出描写这位最重要的人物。此处又通过贾政之口,巧妙地将贾宝玉推了出来。而从小说中的人物贾政来说,他表面上虽然不喜欢贾宝玉,但内心深处还是具有一份特殊感情的。他之所以特意向元春禀明:“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既说明他十分了解元春对宝玉的特殊感情,也说明他对宝玉所题匾额对联等,还是比较满意的。

原文: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赏析:此处开头几句话,令人摸不着头脑:按理,元春看见宝钗、黛玉“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之后,应该关照二人几句才对,但出人意料的是,元春却偏偏由“宝、林二人”而想起了宝玉!是元春自己思绪混乱?还是作者的思维跳跃性太强?抑或特意在此埋下伏笔,将来元春是否会干预宝玉的婚姻问题呢?因笔者缺乏索隐能力,在此不敢妄加揣测!

针对元春所问“宝玉为何不进见”一语,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均有大致相同的批语说:“至此方出宝玉。”在“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于怀内”一语旁,庚辰本有一条侧批借题发挥说:“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有人即据此联系到有关曹雪芹的零星家世材料,认为这位批书人即是曹家的某人某人,种种猜测,不一而足,但其实都不能令人信服。

人的真实感情,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掩饰的。元春之于宝玉,“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情,所以,见面后应景的文章做完了——“先行国礼毕”,元春还是禁不住真情流露:“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对此,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均有大致相同的批语说:“只此一句,便补足前面许多文字。”

原文: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

赏析:作者在情节转换方面的驾驭手法确实十分高超!此处叙说元春“泪如雨下”之后,不接着写宝玉如何反应、众人如何劝解,却以“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巧妙地将故事情节岔开。

在贵妃的眼睛里,大观园中的一切都是“诸般罗列非常”,可见贾府这次为迎接元春省亲奢侈靡费到了何等地步!

14小时前

3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