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 贝子 贝勒有什么区别

一枕残梦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情绪怪 2星

共回答了277个问题采纳率:93.4% 评论

阿哥,本意是满语中称呼年轻的家庭男子的意思。就如格格一样。后面阿哥多用于称呼贵族家庭的少爷,亲王的儿子也称呼阿哥。当然普遍指代没有正式受封的皇子。

贝勒,是满语天生贵族的意思。最初,努尔哈赤反叛大明,建立了八旗制度,以贝勒作为旗主,所以当时的贝勒地位很高,如代善等四人为四大贝勒,阿济格四人为四小贝勒。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引入汉族制度设置亲王郡王,贝勒降为皇族或蒙古爵第三级封爵。

贝子,是满语贝勒的复数形式。皇太极建立清政权,贝子成为皇族与蒙古爵第四级封爵。

通常,贝勒与贝子只授予皇族与蒙古贵族,唯一例外是乾隆授福康安以贝子爵。

4小时前

32

纯属的爱 1星

共回答了165个问题 评论

阿哥是清朝对无封爵皇子的一种称呼,并不是一个职务或者一级爵位。换言之,被称为阿哥的皇子通常是没有获得爵位的。当皇子获封爵位之后,则以爵位称之。以清高宗弘曆为例,在雍正十一年正式受封宝亲王之前,虽然清高宗早已于雍正元年被父亲清世宗密立为皇太子,但是因为是秘密立储、并没有公开。所以雍正十一年之前,清高宗的身份只是四阿哥或者皇四子,既不是皇太子、也不是“王爷”!雍正十一年之后,因为受封宝亲王,清高宗才真正成为了“王爷”,成为了宝亲王。除此之外,虽然无封爵的皇子被称为阿哥,但是阿哥却不是皇子专属。因为阿哥本身是早期满洲人对子侄辈的一种通称,所以理论上满洲人都可以称子侄辈男子为阿哥。清朝入关之后,阿哥被赋予了特殊含义,但是除了皇子之外,宗室子弟也依然可以使用阿哥这个称呼。甚至一些贵族子弟、普通旗人私底下也有使用阿哥这个称呼的。

贝子、贝勒则完全不同!贝子、贝勒是清朝的一级爵位,只有获得贝子、贝勒爵位者才能被称为贝子、贝勒,其他人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否则便是违法,是要遭到严惩的。既然贝子、贝勒是一级爵位,那自然也就不是皇子专属,理论上只要获封相应爵位,都是贝子、贝勒。很多人认为,贝子、贝勒是皇族专属,其实不然!皇族不一定有资格获封贝子、贝勒,非皇族却不一定不可以。

清朝的皇族分为宗室和觉罗,是以清显祖塔克世(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为基准进行的二次划分。塔克世的后代称宗室,用黄带子;清景祖觉昌安(努尔哈赤祖父)兄弟六人除塔克世以外的后代称觉罗,用红带子;觉昌安叔伯的后代则直接被排除在了皇族之外。清朝宗室爵位系统中的贝子、贝勒,理论上只授予宗室黄带子,作为皇族的觉罗红带子也没有资格染指,觉罗红带子只能和异姓功臣一起角逐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等爵位。但是,这其中依然是有特例的,清初有部分觉罗红带子实际上是获得了宗室爵位的,如努尔哈赤的五叔塔察篇古。按后来的制度,实际上塔察篇古属于觉罗,是没有资格获得宗室爵位的。但是,因为清初制度不甚健全,顺治初年,塔察篇古依然被追封为了恪恭贝勒。除了清初的特例,清朝便只有福康安父子获得过非宗室受封宗室爵位的殊荣了,福康安生前实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连带着其作古多年的父亲傅恒也跟着沾光,被追赠了郡王衔。这件事众所周知,这里就不铺开说了。

虽然宗室爵位中有贝子、贝勒两个等级,但是贝子、贝勒却不是宗室爵位专属。在清朝的另一爵位系中也同样有贝子、贝勒爵位,那就是外藩爵位系统。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统通常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而这一爵位系统中也有贝子、贝勒这两个等级。换言之,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的贵族也可以拥有贝子、贝勒爵位,当然,实际操作中这一爵位系统中的贝子、贝勒绝大多数被授予了外藩蒙古贵族。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能明白了,阿哥是称呼,不是爵位,而贝子、贝勒是爵位。阿哥可以被授予贝子、贝勒爵位,但是贝子、贝勒不一定是阿哥,外藩蒙古也是存在贝子、贝勒的。同时,贝子通常是清朝皇子封爵的起步爵位,除了一些因特殊原因被认为压低者,皇子封爵通常最低为贝子。但是,清朝除了皇子之外的宗室也同样可以被封为贝子、贝勒。如著名的怡贤亲王胤祥,他的儿子并不属于皇子范畴,但是他的庶长子弘昌依然被封为了贝勒。由于清朝宗室爵位实行降等袭爵制度和考封制度(变相降等),远支宗室除了铁帽子亲王、郡王的后代,几乎很少有能够进入入八分之列的,获封贝子、贝勒的,就更加是凤毛麟角了。即便铁帽子王,除了袭爵的一支,能够进入入八分之列的,实际上也非常少。以清末著名的宗室肃顺为例,肃顺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庶出的儿子,他嫡出的哥哥端华承袭了郑亲王爵位。但是,肃顺虽然后来受到清文宗重用、权势甚至不比他哥哥端华差多少,但是他的爵位却只是三等辅国将军,离贝子、贝勒还差着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二等辅国将军好多级……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清朝的宗室爵位和外藩爵位。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即入八分可以享受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八项特殊待遇,并且可以分得下五旗多少不等的牛录作为旗份,不入八分者则没有。入八分爵位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爵位为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没有封爵者称闲散宗室。清朝实行降等袭爵制度,以亲王为例,亲王的继承人只能袭郡王爵位、而不是亲王,传一代降一级,直到降为入八分镇国公为止,之后以入八分镇国公世袭罔替,其他爵位以此类推。除了袭爵的儿子,该亲王的其他儿子则参加考封,以父亲的亲王爵和各自生母的地位(即嫡庶之别)确定基准爵位,嫡出之子的基准爵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侧福晋所生之子为二等镇国将军、妾生之子为三等辅国将军。然后统一组织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在基准爵位基础上降等,全优授予基准爵位,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二平、二优一劣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直接哪凉快哪待着去,没有封爵!其他爵位以此类推。当然,皇帝如果愿意加码也是可以的,如怡贤亲王胤祥的庶长子弘昌,按照制度,侧福晋所生的他,基准爵位只是二等镇国将军,即便考试全优也只能授予这个爵位。但是,清世宗和胤祥的关系人所共知,虽然胤祥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清世宗也不太待见这个侄子,但是弘昌依然被清世宗封为了贝子,而这个爵位已然远高于亲王嫡子的基准爵位了!乾隆元年,弘昌更是被晋封为了贝勒。至于受到“弘晳逆案”牵连,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再说外藩爵位。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统大体和宗室爵位类似,只是加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汗和塔布囊等级别,前七级是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虽然和宗室爵位基本一致,但实际含金量却要远低于宗室爵位。如果在中央没有差使,即便是外藩亲王也不过就是“地头蛇”罢了。但是,如果皇帝倚重,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以著名的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为例,因为僧王是“祺祥政变”的重要参与者,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掌权之后,僧王地位崇高,他这位外藩亲王的地位实际上要远高于那些没有实权的宗室亲王!但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仅仅是因为恩出于上!普通的外藩亲王,实际地位还是要低于宗室亲王的,甚至要低于皇子受封的郡王、贝勒、贝子!

2小时前

48

愛昰占冇 2星

共回答了262个问题 评论

我们知道,在清朝皇帝的纵多儿孙中,按照嫡庶血缘、军功大小、“文治武功”等等,在皇帝的考察下,有的被封为亲王、贝勒、贝子等等各种爵位或官职。那么回到题主的题问,其中的贝勒和贝子又是什么关系了?

贝勒和贝子的关系

首先,贝勒只是皇室中的一种爵位。但并不只是只有皇帝的儿子,才可以被封为贝勒;一些郡王的儿子也可以被封为贝勒,贝勒的爵位,会从郡王那边继承过来。

郡王又是怎么来的了?一般来说,亲王的嫡长子会继承“亲王”这个爵位,但是其他的儿子,就只有被封为郡王的份儿了,所以贝勒后来大多数都是郡王的儿子。

但在清朝建国之初,1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设的“四大贝勒”可不与后来权势弱的贝勒一样,他们手中可是拥有很大的权力。

努尔哈赤去世时,命令四大贝勒共同辅政,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只不过后来皇太极登上了皇位,但其他的贝勒爷手中的权力也还是不容小觑的。

(皇太极和海兰珠结婚剧照)

但是,这些贝勒的儿子们,只能封为贝子,不再具有贝勒的爵位。除非他们受到了皇帝的特殊赏赐,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贝勒和贝子这么一经比较,贝勒的地位显然高于贝子的!

阿哥和贝勒又有什么区别了?

前边我们提到,贝勒是一种爵位,但阿哥可不是,阿哥是皇帝的儿子(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应该都很熟悉,吴奇隆演的四阿哥,帅气而又多情)。当然,阿哥在后来有了爵位以后,他也可以当贝勒。

(吴奇隆剧照)

只不过这些清朝的皇子中,他们在没有爵位之前,统一的称呼就是阿哥,后来如果有什么功劳,被封为其他的什么官职,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不能再以阿哥的身份称呼。

但是,即便是没有爵位的阿哥,他们也都是皇帝的儿子,一般人也是不敢轻易冒犯的,毕竟出身于皇室家族,朝中大臣也是需要对他们敬畏三分。

综上小结

皇帝的儿子们统一的称呼为: 阿哥; 郡王的儿子就是贝勒。紧接着,贝勒的儿子们才是贝子。

三种称谓虽然都代表了不同的地位,但究其根本,都属于皇族宗室。

图片来自网络

21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