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一个怎么样的城市

渡情八月札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小吵闹 3星

共回答了388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义乌是一座商机无限的商贸城市;义乌是一座融入全球的开放城市;义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城市;义乌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创新城市;义乌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和谐城市。

12小时前

44

哪麽牽啩 5星

共回答了500个问题 评论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6个镇,本地户籍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暂住人口约60万。  义乌历史悠久,秦赢政25年(  公元前222年)置乌伤县,公元624年改称义乌,1988年撤县建市。义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著名的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积极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市场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2003年,尽管遭遇“非典”侵袭、伊拉克战争及资源、能源紧缺等多重冲击,但是,义乌全市上下负重拼搏、难中求进、高潮迭起,朝着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财政收入2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38.8%和43.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0亿元,贷款余额254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6.8%和8.1%。2002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7位,比2001年前移2位,综合竞争力居全省22个县级市首位。  商贸业:持续繁荣  过去的一年,义乌市凸现出一种鲜明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从发展空间上看,义乌市已不仅仅是义乌人的市场,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从经营业态上看,义乌市场已不是传统交易方式的农村集贸市场,作为集产品展示、代理批发、厂家直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一种新兴流通业态,它已成为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展示中心。  无论是“硬件构筑”,还是配套服务、市场管理、无形市场建设,义乌市场都体现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在硬件方面,规划面积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将成为经营面积120多万平方米、2.3万余个商位的超大型市场——届时,“全球最大超市”将成功构筑起名副其实的“国际购物天堂”(目前一期市场已启用,二期市场正动工建设,2004年十月金秋建成使用);配套服务方面,海关、物流、金融、餐饮、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同国际接轨,服务水平和运营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方面,配备了智能化管理设备——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整个市场业已实现宾馆式、星级化现代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当众多市场还在国内打拼竞争的时候,义乌市场已先走一步,率先踏进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据统计,2003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到188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受“非典”影响,去年到义乌的外商依然近5万人次,即使在“非典期间”,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外商“客居”义乌。尤其值得夸耀的是:金秋十月举办的2003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共吸引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212名外商,成为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外商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届博览会,受到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义乌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调控优势,积极推进市场交易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网上展示、在线洽谈、电话下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营业态逐步取代传统交易方式;积极培育提升外贸主体——实行“异地报关、口岸放行”一站式大通关,促进市场以国内贸易为主转向国际国内贸易并重发展,大力拓展市场发展空间——编制完成32.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城分区规划,并于2003年10月份全面开工建设。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有力地推动着义乌商贸业在持续繁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2003年,市场成交额287.3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4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8%,中国小商品城连续13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成交额榜首。义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市场名片”越叫越响。  制造业:高速发展  “工贸联动”与“贸工联动”,一字的置换,体现着义乌的“特色”和“优势”:以贸易带动工业发展——通过实施“以商兴工”、“贸工联动”战略,形成义乌自身的产业基础。  伴随宏观环境的变化,2003年,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性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土地、电力、水是有限资源和能源,也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面对用地、电力、水等资源和能源供给不足的困难和影响,义乌坚持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发展之路——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加快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  谋求有限资源的投入效益最大化。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超前整合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专业园区开发,扩大标准厂房建设规模;提高以企业投资密度、技术密度为主要指标的准入门槛,提升园区整体开发质量。  注重扩大内涵再生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加大技改投入,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一流生产装备,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继续确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努力扩大引资规模的同时,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明确引资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际采购商、驻义外商和机构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投资规模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同时,拓宽引资渠道,实行全民招商。  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推动了产业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据统计,2003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6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24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402.6亿元,同比增长21.7%。同时,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亿元,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城市化:快速推进  近些年,义乌城市实现了大跨越。十年前,义乌建成区面积仅有3.5平方公里,而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  高标准修编城市规划。按照市域一体化规划理念,邀请深圳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全市1105平方公里进行一次性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带规划,吸取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设计单位的“各家之长”,精心制订城市中心区的高品位规划,同时完成社区布局规划前期工作。  大气魄建设大城市。2003年确定的73项重点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度目标,2004年73项重点工程概算总投资229亿元。这些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和300平方公里的城市道路框架。  高质量经营城市。“硬件”与“软件”并重建设,“外延”与“内涵”同步发展。这是义乌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作中的重要方针。在强化城市管理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性的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今日商城——已经不是以前脏、乱、差的“闹市集镇”,而是初具人口产业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它也不仅仅只是“拉开框架”,而是具备了大城市的“丰富内涵”,拥有了国际性商贸城市雏形的“丰采神韵”。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义乌,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就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逐步使农村居民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制度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集中全市上下的智慧,明确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即:“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四个区”即把义乌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三步走”即到2005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城乡壁垒消除、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二十年”即通过近20年努力,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 “一体化”即推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企业转变,市域共享现代文明。  成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目前,从相关部门抽调20个人,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要求市级班子所有领导、所有部门和镇街干部联系到村,并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将城乡一体化工作与每位干部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同时,广泛开展城乡一体化宣传调研活动,制定完善了新社区建设、异地奔小康、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  目前,城乡一体化有序进行。初步完成了社区布点规划;完成了15个城中村的撤村建居(社区)工作;首批66个试点村旧村改造工作已有序展开;异地奔小康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共有3000人实现了异地奔小康。  城乡一体化:有序进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过去的一年,与义乌一日千里的经济发展速度相伴而行,义乌的社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建设发达的教育事业,大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前五年,义乌教育事业累计投入28亿元。2003年,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突出“抓中间、带两头”的同时,大力构筑“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载体,不断强化干部的继续教育、市场经营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商务培训、技能培训。2003年,我市高中段入学率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先后接纳了12个国家和地区的76名外籍学生。此外,全年成功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高达10多万人次。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取得“非典”防治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2003年,还大力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城乡卫生大整治、全民健身等活动,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建成了省内硬件设施一流的中心医院,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  建立保障制度,构筑保障网络。全市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和大病医疗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立了慈善总会,募集资金1.1亿元(含冠名基金)。  改善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伴随着文化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义乌文化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文化设施网络;在成功举办“四国女足邀请赛”、“全国女足锦标赛”等多项国家级以上赛事的同时,群众性文化活动也蓬勃展开且丰富多彩,展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五彩缤纷,异彩纷呈。  2004:创新进取  新的一年,义乌面临着大挑战,也蕴藏着大机遇。  义乌人相信: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  2004年,义乌的工作思路体现着科学与创新: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领导科学化的要求——“繁荣新市场,建设新义乌,拓展新视野,实现新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四个新”的目标实现,缘于“八个突破”的有力保障:  ——解放思想,与日俱进,实现发展理念新突破:深化开放义乌理念,树立实业兴市理念,确立统筹发展理念,增强世贸规则理念,强化改革创新理念。  ——贸工联动,集聚提升,实现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新突破:坚持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发展之路,谋求有限资源的投入效益最大化,注重扩大内涵再生产,大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加快先进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  ——巩固优势,拓展国际,实现市场和三产发展新突破:面向国际加快市场建设和国际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市场优势带动三产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新突破:高标准修编城市系统规划,大气魄建设大城市,高质量创建生态城市,严要求管理城市,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目标,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与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和汽车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  ——城乡联动,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新突破:以开展城乡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环境生态化行动为重点,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人为本,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新突破:培养造就国际化时代新义乌人,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维护稳定,优化服务,实现发展环境新突破:不断提升义乌区域形象,降低市场经营成本,营造稳定、诚信、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为加快义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夯实基础,增强活力,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党建工作,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党建工作新水平,努力做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有新成效,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新活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局面,党的廉政建设有新水平。

11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