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的喜剧观念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从《伪君子》的结局理解莫里哀的时代局限性和性格局限性

我心不老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斷嘚鉉 2星

共回答了258个问题采纳率:98.4% 评论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莫里哀为了争取这个剧本的演出,从1664年到1669年,同反动势力进

行了四年多时间的斗争。在这四年间,他一再对剧本进行修改。因而,这部喜剧可说是莫里哀的精心

杰作。

剧本的锋芒指向教会,具有强烈的揭露性。答丢夫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形象,莫里哀揭露了宗教伪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

克雷央特是古典主义戏剧中常见的“代言人”的形象,作者用他的嘴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人物本身

对剧情的发展不起重要作用。克雷央特也属于反答丢夫一派,但是他却希望答丢夫“能痛改前非而改

正自己的生活”。这里反映了莫里哀的思想局限。

喜剧的结局是仰仗于国王的英明,恶人受到惩罚,奥尔恭受到恩赦。这个收场来得突然,剧情发展的

内在因素不可能产生这种转悲为喜的收尾。但是,社会现实本身缺少解救奥尔恭的根据,莫里哀不得

不求助于国王的力量。这反映了作者借助王权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政治态度,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国

王应该以理性治国的政治原则,同时也符合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要求。

1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