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说的是什么

每日早安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近情情怯 4星

共回答了46个问题采纳率:90.4% 评论

故事层面上:

影片的文本是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截取而来,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北京城南的所见所闻。

小女主角英子邻居家有个叫秀贞的女人,大家都说她是个疯子。英子出于好奇心和异于常人的勇气,结识了这个让所有孩子都避之不及的疯子。

英子得知,秀贞并不是人们传言的那样可怕,她曾与一个叫思康的学生暗中相爱,并怀孕生下了女儿小桂子。人言可畏,小桂子一出生便被家人送到城墙根下,不知去向。母亲秀贞思念成疾,并对善良的英子吐露心声。

英子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玩伴便是秀贞的女儿小桂子,夜里冒着大雨领着小桂子去秀贞那里母女相认。

是夜,母女二人毅然出走寻找小桂子的父亲,却丧命于那载着母女希望的列车轮下。

这个故事以悲剧收场。

英子搬家了,于是有了第二个故事。

他在隔壁的荒院中发现了一个小偷,小偷为了供弟弟上学选择偷东西。小偷有自己的价值观的,他不想做小偷,但是为了弟弟,他没有办法,他在纠结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

英子的回答是:“你分的清海跟天的界线吗?……”

这个故事的最后,小偷被抓,以悲剧收场。

英子家里有个仆人,在她身上发生第三个故事。仆人叫宋妈,她丈夫定期从乡下过来向她要钱,宋妈很多年没见自己的儿子栓子,想让丈夫把他带来看看。结果丈夫说出了真相,她儿子死了,他女儿也被送人了!

这故事以悲剧收场。

贯穿全片的另一个故事是英子的父亲的故事。他是一个文化人,他给英子很多教导,在政治危机的时刻,他还带一些学生来家里,他说他不怕。后来他生病了,再后来,英子还没长大,他就去世了。

这也是个悲剧收场的故事。

四个悲剧的故事汇聚在一起,导演并没有用它去控诉什么。第一个故事中,“团聚”是完美的结局,虽然秀珍和小桂子都死了,但至少他们在死之前团聚了,在这个故事中,她们共同遇难,她们的团聚是与英子的离别。

第二个故事中,小偷的价值观是不接受英子“分不清好人坏人”的看法的,小偷被抓,反而是一种价值观的确立和巩固,小偷的结局是终于与自己的内心相遇,却与英子离别了。

第三个故事是个纯悲剧,宋妈在听说两个孩子都没了的时候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她和她一直牵挂的故乡做了离别,英子和她抱在了一起。

通篇的故事结局是父亲的去世,死亡与新生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城南旧事》中父亲的离去恰恰是英子的新生,她回过头去看城南的那些旧事历历在目,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幸福、有人苦痛,那些伤感的回忆都留在过去了……

所以英子不断地回头看。

电影语言方面:

从故事的角度上看,这是一部表现离别的电影。

电影通篇多次用了配乐《送别》,这种单一的重复把影片的思想直白的表现出来,在观众形成音乐记忆之后,给人以“人生之往复”和“离别之凄凉”的感觉。

从服装上来说,英子出场时是红色的衣服,鲜艳而热烈,逐个故事发生之后,颜色逐渐变得寡淡,最后以纯白的衬衣结束。导演似乎这种方法给人一种“童年越来越远”的感觉。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不就是与童年的离别吗?

片中人物很多时候都是蹲着的,这可能是北京当时的一种风貌,最有特点的是英子和小偷对话时,小偷基本都是蹲着的,这样在视觉上小偷和英子是平齐的,隐含中能给人以“英子和小偷平等”的感觉,通过影视语言展现了:小偷并没把英子当孩子,两个人是心连心的交流。另一个有特点的蹲着的形象,是宋妈的丈夫,他把情况告诉给宋妈之后一直是蹲着的,蹲着、捂脸、抽烟,意在使他的形象弱化。他和宋妈总是分别在画面的两端,每一次英子出现,就像是一个游码一样靠近宋妈,使视觉的重心转移到宋妈那边去,增加了人们对宋妈的同情。

电影还有很多在影视语言方面的出色表现,比如群像的展示,市井的纵深以及应用月亮门的构图等等。如果仔细看,就不难发现导演的严谨与用心。

我们今天的电影很难找到这种平和,也很难找到这种在细节上的认真。

18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