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佛的来历

守護脩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偏執愛 3星

共回答了33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半面佛,也被称为观音半身像,是佛教文化中的一种形象。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唐代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在一次山间游玩时迷路了。他在山中迷途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前方有一座庙宇,可以提供庇护和指引。李白按照老人的指引找到了庙宇,并在庙中遇到了一尊观音菩萨的半身像。
李白被这尊半身像深深吸引,他感叹道:“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真是无边无际,可惜我只能看到她的半个身体。”于是,他决定留下来,以此为灵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观音菩萨》诗篇。


这个传说逐渐流传开来,人们开始制作半面佛的雕像,以纪念李白的故事和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半面佛通常呈现为一个半身像,只展示观音菩萨的上半身,具有慈悲和智慧的表情。


半面佛在佛教信仰中被视为慈悲和保护的象征,人们常常将其供奉在庙宇或家中,以祈求平安和福祉。它也成为了艺术品和文化符号,在中国和其他地区广泛流传和欣赏。

3小时前

8

气质妩媚 1星

共回答了142个问题 评论

山西吉县人祖山以神奇、神秘 、神圣而著称。神奇之“奇”,在于它绵延壮美的山峦和锦绣苍翠的原始林海 ,宛若吕梁山脉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神圣之“圣”,在于华夏人祖女娲伏羲万年前曾在这里开创了中华史前文明的先河。神秘之“秘”,就是半隐于瑟湖岸畔半山上的“半面佛”。



“半面佛”凌驾于人祖山忘忧山庄对面,瑟湖南岸的山壁之上。佛陀之手鬼斧神工,造就了未经丝毫雕琢却依然栩栩如生的半面佛像。远远望去,只见佛像半面隐于青翠欲滴的林叶之中,半面低眉垂目、一派慈祥安和的神态,佛眼微阖,似乎已看透每个人的心存善恶和来世今生 。




人祖山属于峥嵘错落的喀斯特地貌,嶙峋怪石比比皆是,造化出神态奇异的人物形象 ,并非只此一尊 。而此 “半面佛”可称神秘之处,是他在景区开发之后,才越来越显露出他的半面真容。


“半面佛”典故来自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陈芸生,他寒窗数十载,依然没能考取功名。人到中年,穷途潦倒,妻子也因此携子离去。他便终日颓靡不振,浑浑度日。一天,他喝醉后跪于佛前,厉声质问佛祖:为何保佑世人,却唯独不怜悯于他?只见佛堂顿时金光四射,佛祖缓缓睁开双眼说:“ 喜、怒、哀、惧、爱、憎、欲,为人之‘七情’;色欲、形貌欲、威仪欲、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为人之‘六欲’。我便是经历了世间七情六欲才修性成佛,你何不抛去欲念,细细感受那修性的历练呢?”。


娲宫出土古人遗骨木函残片


古人镌刻“伏羲岩”


女娲岩画

陈芸生大彻大悟,自此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潜心修行,终修炼成佛。但他所化之佛只露半边佛面,而将另一半仍是人面的脸隐去,意思是让世人明白:佛和人只隔着一道“悟醒”的河;佛不是神,不在天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众生由于妄想、执迷而失了本性;一旦丢掉妄想、斩断执迷,醒悟过来,便立地成佛。即所谓“ 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


后人撰《半字歌》传唱道“ 半世醉死半世活,半生悲吟半生歌;半辈执迷半辈悟,半面人生半面佛”。

1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