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分类

糾纒不清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是厌倦缺友 3星

共回答了300个问题采纳率:96.4% 评论

从广义上来说儒生是指崇尚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儒生尊崇的是“内修圣德,外修王道”,他们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尺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

但在明清时代,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下,参加科举走上仕途成为儒生实现个人理想的主要途径,而伴随科举而来的功名富贵,使儒生们参加科举的目的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功利思想。《儒林外史》中就有许多个被扭曲的儒生形象,本文把其中的儒生分为两大类。

18小时前

40

初夏晨曦 2星

共回答了237个问题 评论

第一大类,假儒,假儒又分为迂儒和陋儒两类。这样划分是有原因的,迂儒跟陋儒虽然有诸多不同,但他们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人格上具有虚伪性,在他们身上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假”字,他们都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儒家传统的道德,失去了儒生应该有的人生境界,完全背离了传统儒学对儒生的人格要求。在他们身上既看不到“仁、义、礼、智、信”的影子,更感受不到“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与“穷则独善其身”的淡泊。他们都不能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儒生,所以把迂儒跟陋儒归入假儒的行列。

迂儒,以周进、范进、王玉辉为代表。这类人的共同点是:醉心举业,老年得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儒学精神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得以真正展现,他们反而成为思想僵化和智能被破坏的代表,且言行愚蠢至极,他们对此并不自知,可以说是迂而不恶,诚善未泯,令人同情。比如周进,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呆头呆脑,不通世故,在塾馆中“安身不牢”被人辞退,“弄得他连几两银子,一碟老菜叶的生活也过不成”,只得跟跑生意的姐夫去记账。一天他来到贡院,“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睛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这真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啊。后来几个商人看他着实可怜,打算帮他捐监生,周进听到此话后马上给众人磕头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此时那个呆头呆脑的周进不见了,此时在他心目中的重生父母恐怕是功名吧!在此可见科举的神奇力量。在此他的虚伪可见一斑,为了功名什么话也说,以至于马上给当时地位比较低的商人下跪,可以看出迂儒的言行是背离儒家精神的。

陋儒,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为人虚伪,善于钻营,打着幌子实现个人利益,可谓是封建时代的投机者。科考对于他们来说是往上爬的敲门砖,这类人物以严贡生、匡超人为代表。严贡生平日里就恃强凌弱,强买强卖,他先是将邻人之猪诈为己有,致人腿折,接着又为一纸并未付款的借约索要利钱,为了逃脱知县传讯,他将纠纷扔给兄弟,自己逃到省城躲避。他还精心设计圈套,赖掉娶儿媳的船费。如此一个恃强凌弱、心狠手辣的跳梁小丑居然总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欺霸相邻。其一系列丑陋行径,不仅有辱斯文,而且泯灭人性,寡廉鲜耻。

第二大类,真儒,这类人物是吴静子倾心描绘的,与上面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庄绍光、虞博士。这些人物既有自身特点

16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