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魏源传公姓魏

影噬神 4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墨裙褪画颜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采纳率:96.4% 评论

【原文】

公姓魏,名源,字文渊。其先世居南昌奉新,后居建昌温汤。公生而颖敏,自幼即嗜学。年十四,吟《桂花诗》语惊人……召授福建道监察御史。

浙东河泊吏濒海民千余户造船,入海捕鱼,私出外境,经月不回者,命公往理之。比至,召民询之曰:“汝等造船下海捕鱼乎?”曰:“海中有鱼,非船不可得鱼,鱼课何从出?”公曰:“入海捕鱼,常业也。何缘私出外境,经月不回乎?”曰:“濒海之民贫苦,朝不谋夕。经月不回,妻子何由存活?且巡海官军不知,而吏乃言之。”公直其言,遂验无籍者绳之以法,余皆释不问。民大欢悦。(明李时勉著《魏源传》,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传记卷》)

【注释】

1、奉新:今江西省奉新县,时属南昌府。2、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时属南康府。3、召:这里是说皇上把魏源从老家召回朝廷。4、经月:整月;长期。5、鱼课:渔业税。6、无籍者:没有户籍的人。明代实行户籍制度,各行各业有固定的户籍,不得错乱。

【附注】

1、颖敏:聪慧。《元史·达礼麻识理传》:“达礼麻识理幼颖敏,从师授经史,过目辄领解。”明李时勉《<犁眉公集>序》:“先生自少颖敏,既长,于书无所不读。”梁启超《卢梭学案》:“(卢梭)家贫窭,幼失母,天资颖敏。”

2、河泊:即河泊所。元代在建康、安庆、池州等处设置的掌收鱼税的官署。明代广为设置,洪武十五年,全国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处。清代只在广东设河泊所官二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原来这河泊所是广东独有的官,虽是个从九、未入,他那进款可了不得。”

3、比至:及至;到。《礼记·杂记下》:“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夫人之礼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旧唐书·忠义传下·颜杲卿》:“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比至酒散,谢翁见茶酒如此参前失后,心中不喜。”清谭献《<复堂词录>序》:“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

4、何缘:即“缘何”。怎么;为什么。《晋书·桓冲传》:“冲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冲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复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 冲 笑而服之。”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不然,则山东之盗,二世何缘不觉?南诏之败,明皇何缘不知?”章炳麟《文学总略》:“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

5、何由:即“由何”,亦作“何繇”。 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仆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唐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晋张华有鹦鹉,每出还,辄说僮仆好恶。一日,寂无言;华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鲁迅《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译文】

先生姓魏,名源,表字文渊,他的先祖居住在南昌府奉新县,后来移居建昌县温汤镇。先生生来聪明敏捷,自幼就好学。十四岁的时候,作《桂花诗》,出语惊人。……(后来被朝廷)召回京城授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浙东河伯所的官吏(上报朝廷说那里)濒临大海的地方有一千多户人造船下海捕鱼,私自到外国去,一个月都不回来,朝廷派先生前去处理此事。等到先生到达那里,叫来百姓询问他们:“你们这些人是造船下海捕鱼了吗?”回答说:“海里有鱼,没有船不能捕到鱼,(不去捕鱼)鱼业税从哪里出啊?”先生说:“入海捕鱼,(也是)固定的职业。为什么要私自出境一个月还不回来呢?”回答说:“濒临大海的百姓生活贫苦,朝不保夕。(如果真的)一个月不回来,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而巡行海事的官军不知道(内情),主管的官吏就随便这样说了。”先生认为他们的话是实情,于是查验百姓身份,(那些)没有户籍的人(都)绳之以法,其他的都释放不予问罪。百姓非常高兴。

附录:《明史·魏源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 诬:被诬陷。

B.俾驰驿之任奏 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 逋:逃亡。

D.雨亦旋降 旋: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 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 ⑥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多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有因为断案不当而入狱的经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4.C(逋:拖欠)

5.B

6.D

(与“奏寝之”不符。)

7.(1)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竣”“詈”“以闻” 各1分,大意2分)

(2)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

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参考:http://www.gkstk.com/article/1417497120342.html

4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