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之忧的典故

囡亾洳埖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夏末秋凉 2星

共回答了89个问题采纳率:93.4% 评论

庆父之忧典故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

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

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

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

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

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庆父之忧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通常用在战争时期,若国家想要安宁日,必须将战犯铲除。

19小时前

44

一剑断恩仇 2星

共回答了266个问题 评论

典故:昔鲁庄公有兄弟四人,曰庆父、叔牙、季友。庄公渐衰而无嫡子。庄公召季友说,我之后当传位与谁?季友意该传庶子。然庄公言,我征之于叔牙,其意该传位庆父。季友闻言,立迫叔牙服毒自尽,以绝庆父之念。然而,庆父更非善茬,在庄公死后,连续废黜了庄公的两个儿子,鲁国换国君势如割韭菜,长出一茬割一茬。季友带着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斑避难他国。眼看庆父要篡位自立,季友在关键的时刻借兵杀回鲁国,最终迫庆父自杀身亡。 庆父的故事大致如此,当时鲁国的邻居,齐国人仲孙湫到鲁国一游后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释义:一个坏蛋就能把国家折腾很乱。

17小时前

1

炎热冬天 2星

共回答了241个问题 评论

典故来源于:

庆父是鲁国皇族的旁支,他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私通其嫂鲁庄公夫人,在鲁庄公死后杀死合法继承人,给国家制造了很大内乱。齐桓公派人去了解了鲁国的国情,此人回报齐桓公时,说了这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果不其然,庆父自己控制了一个小公子立其为王,自己过要挟皇帝为所欲为的日子。后来,他又干脆杀掉了这个小鲁王而自任大王。鲁国两年内死了两个国王,老百姓怒了,暴乱赶走了庆父,公选了鲁庄公一个王子当王。此王子明白,只要庆父活着,祸患就不会结束。因此他设法除掉了庆父,鲁国从此安定了。

14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