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西湖遇到的怪诗是什么

无聊也不聊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世纪的寂寞 1星

共回答了132个问题采纳率:93.4% 评论

  唐伯虎游西湖发现一首怪诗是: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乍一看这首诗,不合常理,违反自然规律,确实是一首怪诗。然而一旦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便恍然大悟了。  据查,古诗《画》的作者不是王维,因为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此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的,题诗人已不可考,但这首诗本身是从别人的诗改来的.原诗是唐代大川禅师的作品,全诗如下: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两句描写的是高山流水,用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远处,高山流水有声有色,走近了,却无相无声。  俗人与道隔绝,所以称为远,智者与道相契,所以称为近。因为远,所以沉迷于色相之中,不能自拔;因为近,所以能于有相之中悟无相之理,不于境上生心,即相离相。在俗人眼里,世界是有声有色的,所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竞逐于功名富贵之乡,扰攘一生,至死不悟。在智者看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能体悟到无臭无声的境界。所以能够宁静淡泊,悟自本心,见自本性。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凡是有形有相的,都会毁坏,都有生灭。所以自然界的花都会凋落的,正如唐寅所说,春深花能几日红?只有无相的花,才能不随季节更替而凋落。花还在,说明此花已深契无相之理,无生无灭。有生灭的是虚幻之色相,般若实相本无生灭。  花不随时迁,鸟亦不随境转。此鸟已入于寂灭之中,死心不动,不惊不怖,外不见可怖之境,内不见可惊之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诗人只写鸟的心理状态,而未写人的心理状态,可见此时诗人也已完全去除我相,达到物我浑融,与道合一的境界。  司空见惯的寻常景物中,皆蕴含着玄妙的禅机,只是很少有人体悟领会。不是玄门信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

6小时前

2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