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鉴赏

转影陌泪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引惊弦 2星

共回答了80个问题采纳率:95.4% 评论

回荡在山梁洼间,由村姑野叟传唱的陕北民歌,或悠扬辽远,或缠绵悱恻,或忧郁悲怆,或机智诙谐,宛如沟底涓涓清流,又似坡上烂漫山花,给人无尽的享受和回味。有人说:“真挚感人和情彩富丽的民歌会教你在美的面前低头”。陕北民歌表观出的正是这样一种令听众震撼人心的人文精神的美。

(一)生存的矛盾与人文精神

陕北这块土地自然环境恶劣、贫困、落后、封闭,处在如此的生存空间里, 陕北人在文化交叉地带获得了较自由的创作思想, 这种思想建立于他们的生存矛盾上。首先陕北人的人格表现了浓郁的两重性,一方面,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表现了顽强的生存意识。另一方面,灵魂上的庄重感和坚韧的生命力, 造成了陕北人的豁达和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理解。

广告

自然界和它变幻莫测的规律, 使陕北人难以琢磨和不可琢磨。肖云儒说:“西部人生活环境和人生道路的严酷, 磨砺出坚强内忍的气质, 他们要求承受起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分离所造成的各种精神压力。”正是这样的压抑性和矛盾心理, 造成陕北人认识的封闭和冲突,从而使不自觉的人文意识广泛性地潜在着。

(二)拼搏中的人文精神

哥哥你要走西口

你的妹子实实难留

提起你走西口

小妹妹泪花流

……

哥哥去口外闯荡,妹妹在家里苦撑,他们都要打拼,他们都有期盼,这就是《走西口》人的纯真至情!这就是“走西口”人的打拼精神!这也是我们今日重新感悟《走西口》而不同于过去“单纯凄悲”诠释的不同之处!

正如有人礼赞:民歌《走西口》虽无易水之寒气,却有大漠之苍凉。苍凉之间,那淳淳的质朴的气质回荡在那关隘,一首《走西口》牵出了陕北人民走西口谋生的一段历史:陕北人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走西口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于是人口外迁。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边防需要,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18小时前

2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