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歌原文赏析

虫语冰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非誠勿鬧 2星

共回答了216个问题采纳率:94.4% 评论

临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既是李白的绝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绝笔之一。以下是临终歌原文赏析: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只大鹏鸟在天空中飞翔,但是它飞到半空中时,因为翅膀受伤而无法继续前进。在它快要死亡的时候,它发出了一声长鸣,表达出它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慨。在诗中,大鹏鸟被比喻为李白自己,李白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也像这只大鹏鸟一样,感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再得到施展和发挥。

诗中的“余风激兮万世”,表示李白的遗志和抱负将会激励后世的人们。而“游扶桑兮挂石袂”则是形容大鹏鸟在天空中飞翔时,翅膀被挂住了,无法继续前进。这也象征着李白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让他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最后一句“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则是李白表达对孔子这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在李白看来,孔子是一个无人可比拟的文化巨匠,如果他去世了,那么还有谁能够像他一样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呢?这句话也体现了李白对于自己文化事业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总之,《临终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绝笔诗,它表达了李白对于生命的珍视、对于自己文化事业的热爱和对于后世人们的期望。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绝笔之一,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誉。

21小时前

26

锦州魔域 1星

共回答了172个问题 评论

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即李白去世当年。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原文】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19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