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到70岁在古代分别叫什么

一回慵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太阴险 5星

共回答了54个问题采纳率:95.4% 评论

古代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年龄称谓分别是:弱冠、而立、不惑、艾、花甲、古稀。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2小时前

25

发烧不着火 4星

共回答了42个问题 评论

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七十曰耄,八十九十曰耋。九十为上寿。

1、赤子:初生的婴儿。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 幼学:十岁。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1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