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村长退休啦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凉手无人暖 2星

共回答了95个问题采纳率:91.4% 评论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等常用修辞手法,七年级上册语文都应学习。有些添透于课文语句段落和作业之中

16小时前

48

請莂放騷 2星

共回答了211个问题 评论

有拟人、反复、排比、比喻。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拟人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排比、比喻扩展资料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6]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

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14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