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天的雅称

不爱不爱了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软了吧唧 3星

共回答了335个问题采纳率:91.4% 评论

冬天的古代雅称有不少,最著名的就是“隆冬”和“暮冬”。“隆冬”又叫“三冬”,大约出现于周朝,是用来称呼冬季的。“暮冬”,是用来称呼秋季的,比如“子推盘冰至孟冬”这句话中的“孟冬”,就是指农历十月,也就是说冬至之后才开始入冬。

7小时前

8

红妆落笔 4星

共回答了448个问题 评论

冬月因为古代的历法中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农历中的十二月称为“冬月”,因此就是“冬月”。
冬月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天气寒冷干燥,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为了保暖而做一些特别的饮食准备,比如吃火锅、炖汤等。
在古代社会中,农活和捕猎都十分困难,人们要做好冬季的准备,存储食物和衣物,以度过漫长的冬天。

5小时前

2

这世界上鸡 1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评论

为岁寒。
因为在古代,冬天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季节,人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因此,在文人墨客们的笔下,冬天被赋予了岁寒的雅称。
岁寒二字寓意着冬季的严寒和苦难,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中奋斗与坚忍的精神。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岁寒常常被用作冬季的代称,例如:《唐诗三百首》中的《登幽州台歌》中就有一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描绘了冬季的荒凉和冷清。

2小时前

48

眼泪是钻石 2星

共回答了223个问题 评论

是“隆冬”。
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冬天是“阴气”最盛的时候,而“隆”字代表兴盛、旺盛的意思,所以冬天被称为“隆冬”。
此外,在《周礼》中也记载了“隆冬之月,率土之滋也”的说法,强调了冬天为大地生长带来的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汉语也有“隆冬”这一词汇,用来形容寒冷的严冬。
这个词汇的来源正是古代的“隆冬”雅称,而在使用中,也承载了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22小时前

34

寂寞的 4星

共回答了477个问题 评论

是“隆冬”。
因为在古代社会,冬季是寒冷严寒的季节,人们尤其需要保暖。
隆字在汉语中有盛大、重要的含义,因此用隆冬来形容冬季,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季节的重视和期待。
另外,在古代还有人将冬天称为“岁寒”,寓意着岁末寒冷,万物沉寂。

17小时前

37

智商不足 3星

共回答了372个问题 评论

古代中国冬天的雅称是“隆冬”。在古代,隆冬一词是指冬天的深度,是对冬季的一种美好形容。古人认为,隆冬是天地阴阳交感之时,是阳气日渐生长、阴气日渐消退的重要时期,因此也被视为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在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隆冬”一词,例如唐代杜甫的《北风行》中有“隆冬漫太行”之句,清代郑板桥的《浪淘沙·北风行》中也有“隆冬杀气凛然”之句,都是典型的表现隆冬气象的诗句。

11小时前

47

平凡枯燥 2星

共回答了212个问题 评论

小阳春因为就是小阳春,这是由于古代的冬天在气候上与现代的冬天相比更为温和,而随着冬季的过去,春季的到来也就离我们更近了,因此古人用小阳春来形容冬天。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中也有提到过小阳春这个词,例如:“年年冬至,岁岁小阳春”,可以看出这个雅称在古代文化中的存在感。

4小时前

36

仙女猪 1星

共回答了109个问题 评论

是“隆冬”。
因为在古代,冬季是一个重要的季节,人们需要充分准备过冬所需的粮食、燃料和衣物等,而且在这个季节里也有很多节日和庆祝活动,比如冬至、腊月二十三等。
因此,古代人们对冬天的称呼也比较庄重、雅致,用“隆冬”来代替“冬天”。
此外,隆冬还有“严寒”的意思,也表现了冬季的寒冷严峻。

24小时前

8

的葫芦娃 2星

共回答了83个问题 评论

古人常把冬天称为“隆冬”或“严冬”。
因为古代气象条件差,冬天一般更加寒冷,所以人们称为严冬;另外,在古代中国的历法中,冬天有一个叫“冬至”的重要节气,所以也用“隆冬”表示冬天的严寒。
在古代,人们对于冬天需要特别的防寒保暖措施,例如穿足厚袜、裹狗皮被等。
而现代人则更加依赖于取暖设备,例如使用暖气或空调等。
冬天的雅称也代表着古代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15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