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出自哪里有原

图蝶破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谁看透 2星

共回答了272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出自源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有人说,这是弱者自我安慰的话,但我认为这更是一句让自己走向更好的自己的一句话。这句话讲的对极了,宁嘲老翁穷,莫欺少年穷。尔等莫欺少年穷,因为走的路不同。只要人活着就有机会,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努力活好自己,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活着就要活出自身价值。青春年少,最不缺的就是自己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时间。加油你最终会活出价值,趁青春年少,想做什么就去做别让自己后悔,放手拼搏一定会成功的。“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时间会磨练你,你会成功的,加油。

18小时前

10

别在骗俄仂 1星

共回答了160个问题 评论

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来源是:从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
  

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下面有一个比较早的用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 ” 更早的还没有找到,现代人的用例我就不举了。也有人说成: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经常泛滥,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每次改道后,一个村子以前在河的西岸,后来就变到东岸去了。
    

所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还有另外两个解释是: 1、其实应该是:三十河东四十西。 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出自重订增广。 这话我们这里是长作口语的,(说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般是指人事变化无常,今天你坐庄明天也许就是他人了。
  

今人有诗说:三十河东四十西,可笑当年论高低。   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这话是有个故事的,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
 

 他就问:"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就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  

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此家业。勤俭持家,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很惭愧。这主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

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流传于此。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2、通常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个谚语,以喻世事盛衰无常。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 ” 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可能是它的一个变体。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因黄河常改道,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16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