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别称和雅称

呦你真贱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西瓜爱苹果 3星

共回答了359个问题采纳率:92.4% 评论

古代对夜晚的美称,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12时辰或100g,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40g,每10g一段。连成首尾共同五个节点称为五根,古时上有五叶子叶夜半夜分销为氮未央等别称。这些都属于它的美称,丑时,丑时又称金明荒机12个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

8小时前

17

命県甴巳 2星

共回答了297个问题 评论

晚上,夜里,子时,午夜,深夜,深更半夜,三更半夜,宵禁。

古人还会把夜晚说成“更”或“鼓”。

古代的城镇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更梆,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又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

6小时前

5

何必再憶 2星

共回答了9个问题 评论

古代对夜晚的美称
三更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
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子时
子时指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丑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寅时
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卯时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辰时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巳时
巳时,指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3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