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铲禅杖来历

思一份情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澉鲭睇哭泣 2星

共回答了227个问题采纳率:96.4% 评论

来历:依照沙僧所言,他的降妖宝杖的原材料来自月宫,乃是里面的梭罗仙木,打造它的人正是以巧夺天工著称的鲁班。

这根降妖宝杖能大小随心意,便于随身携带,和悟空的金箍棒有得一拼,虽然在天界,鲁班的名号没有太上老君的大,却也是难得的巧手,这根宝杖也是获得了许可证的。

8小时前

47

夏未熱 1星

共回答了115个问题 评论

翻查典籍,铲的确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某些类型的兵器铲亦确实会呈月牙状,不过通常只有一边开锋。很少会像文艺作品般,一端用方头铲,一端用月牙刃。

作为农具,铲早在石器时代便已经出现,但在北宋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依然未见铲的踪影。及至明代年间,铲才以兵器的姿态,开始在军中流行起来。明人郑若曾所写的海防专著《筹海图编》,便收录了一种名为「天蓬铲」的兵器,其形如同一轮弯月,而且「内外皆锋刃」。铲头长一尺,柄身则长八尺至一丈。按照书中描述,天蓬铲直推可以削手,「往上推则铲首,下推则铲足」,又能够趁敌方逃走时作勾脚之用。有时更可以「于上风扬尘」,以此扰乱对手视线。

由于天蓬铲用途多变,因此被郑若曾颂扬为「兵马步战第一利器也」。后来在明末的《三才图会》中,亦有记载天蓬铲,内容与《筹海图编》完全一致。值得留意的是,《三才图会》末段还附录了两张分别名为「内月牙」及「外月牙」的兵器图谱。虽然不列作铲的类型,但其形制跟天蓬铲也十分相似。纯粹是刃口较为扁平,并且分成外弯、内弯两种模式。

至于由茅元仪所著的明代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也收录了一张「铲」的图谱。其刃锋同样呈外弯状态,总长度为一丈以内,尾端亦镶有刀锋,可以用于后刺。而它的刃口弧度,则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月牙铲如出一辙。有理由相信,后世文艺创作所见的月牙铲,就是以《武备志》的铲为蓝本。

沙僧 鲁智深都不是用月牙铲

从上文可见,现实中虽然存在作兵器之用的月牙形「铲」,但跟「月牙铲」始终有一定差距。而它主要亦是军旅士卒的装备,跟武僧并无直接关系。戏曲小说经常将月牙铲想象成僧侣的专属兵器,或许是出于僧人的生活习惯。

毕竟古代僧侣一般都是在寺内务农为生,有时亦要替死者诵经超度,铲很自然就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另一方面,民间历来禁止私藏兵刃。如果僧人要自卫或者保护寺产,就要将农具化成武器。铲由此被推论成佛门的特殊武器,也在情理之中。至于今人对月牙铲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近年来《水浒传》及《西游记》电视剧的影响。

事实上,不论鲁智深抑或沙僧,他们所用的武器都不是月牙铲。按《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二回,沙僧的兵器乃「降妖宝杖」,又名「梭罗宝杖」。由鲁班以吴刚砍下的桂树枝所制,外形两端细中间粗,曾被妖怪形容为擀面棍。而《水浒传》亦明确记载鲁智深的兵器为「禅杖」。万历三十八年(1610)出版的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插图,画中的鲁智深也是手持一根杖。月牙铲在流行文化中的普及,应该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近代得多。

6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