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第一的清代清官是谁

請你離閁 4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没有太好过 2星

共回答了268个问题采纳率:99.5% 评论

于成龙。他去世后,留给家人的只有几件破旧的衣服和一点生活用品。百姓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无不垂泪啼泣,哀叹世间又少了一位为民做事的好官。于成龙虽然离开了,可他那刚正清廉的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民也绝不会忘记,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名叫于成龙。

21小时前

30

多说无用 3星

共回答了348个问题 评论

清官第一的清代官员于成龙,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青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是底层旗人的一个典型写照。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于成龙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

既使其成为名声显赫、权顷一时的封疆大吏,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

19小时前

18

寶贝么一个 2星

共回答了80个问题 评论

今时清官第一是指于成龙

1.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开湖北时,于成龙依然只有一捆行囊, 两袖清风,沿途以萝卜为干粮。康熙十八年(1679) 夏,于成龙升任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 为闽省廉能第一”。

2.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在直隶总督任上,他常常只喝糠粥,在江南也是喝粥吃菜,“终 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

他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和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据载,当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的富豪弃丝绸换布衣,士大夫争相减少仆从,地痞流氓更是一片恐慌。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这是对于成龙廉洁一生的表彰。

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16小时前

38

韵魅无穷 1星

共回答了141个问题 评论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另一个就是兵部尚书于成龙,于成龙任两江总督3年之后病逝于南京署中,仅有的遗物是一个破箱和一个瓦缸,瓦缸中粗米数斛,破箱内只有一套官服、官靴。前来悼念的官员无不相哭失声,就连“平时心惮成龙者,俱感动流涕”。康熙皇帝称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古往今来,一条铁律:贪官身败名裂,廉吏名垂青史。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历史是一面光鉴的镜子,是做贪官还是做廉吏?道理不言自明。

12小时前

42

本秂已瘋 1星

共回答了122个问题 评论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

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7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