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出孝子的典故

范冰冰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弼马瘟 2星

共回答了297个问题采纳率:99.5% 评论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是我国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严格管教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孝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不肖子孙。

这句话原话应该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

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15小时前

36

迩是迩的 4星

共回答了481个问题 评论

有一天他父亲曾点(曾点和曾参他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徒弟,曾点是孔子早期的弟子,曾参是孔子晚期的弟子。)让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颗瓜苗锄掉,曾点大怒,认为儿子不用心,不认真,拿起棍子就打他,一直把儿子打昏。曾参醒后,马上到一边古琴而歌,以此表明自己孝顺,不会因为挨打就怨恨父亲。这拿到现在来说,父亲属于严重的暴力倾向,而儿子就精神上有受虐倾向。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曾参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意思很简单,不要那么死心眼,眼看挨打,还要傻乎乎的站着,打完了还不能说疼。其实孔子担心不是曾参挨打,而是担心曾参挨打后的后果。所谓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孔子甚至曾点这个二百五脾气上来,下手不知轻重,万一把曾参打死了。那么曾参就不是孝顺,而是让自己父亲落个杀子的名声,这是大逆。孔子的原话是“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听见老师这样解释,才知道自己果然有罪。故而曾参是儒门最孝顺的一个人,后人根据这些史实,总结出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条毒害中国作子孙辈千年的歪理邪说

13小时前

1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