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月下演东坡语其一

梦见勒你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半熟人 2星

共回答了9个问题采纳率:93.5% 评论

月下演东坡语(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赏析: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富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19小时前

19

絆腳石 4星

共回答了461个问题 评论

月下演东坡语

《月下演东坡语》是清代诗人汪琬的作品,诗文共两首,总计56字,全诗表达出作者相当饱满的游兴于月白风清之夜任情适性,悠然出游。

中文名称

月下演东坡语

作 者

汪琬

诗文字数

56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月下演东坡语

  其一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其二

  隐隐清规吐远山,酒枪茗碗颇相关。

  人间何处无风月,欠个闲人似我闲。

作品赏析

  宋代苏轼(别号东坡居士)在《前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东坡画像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诗题中所调“演东坡语”,即发挥上面这段话的意思。诗中的“筇”,指竹制手杖;“天真”,是说不受拘束的真性情,与杜甫《寄李白》诗中的“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的“天真”同义。

  写作此诗时,看来诗人的年事已高。何以见得?一则外出已要手杖陪伴,二则已以“闲人”自居——这就不是“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暂得宽余,而是在摆脱俗务、参透人生以后不复有所牵挂的真正闲适。同时从诗中又可知道,其时诗人身体尚健,心情不恶,故而注意到了入秋以来的景物变化,并以相当饱满的游兴于月白风清之夜任情适性,悠然出游。

  诗的前两句述出游的情事,后两句抒出游的感想。前两句实写,是对“东坡语”的实践,清风明月悠然入怀,物我合一,携杖信步,其乐融融;后两句虚写,是对“东坡语”的发挥。苏轼只是泛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具体到自然景物,则认为人入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诗人汪婉则进一步认为,江山风月的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员的更迭固然是变,而即使是同一人,也因心情之异而有所不同:心闲方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若心为俗务牵累,是不可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色的。

  诗人从亲身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闲人即主人”,富于哲理性,从物我关系上说明了审美主体的状况对于把握客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性。对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探讨,在先秦以来的美学思想中早已有之,但诗人并不是在作理论上的简单重复,而是极富于情韵的笔调,通过诗的意境加以表现。由于抒情议论的成分与叙事相结合,实写与虚写相统一,全诗就显得既亲切感人而又丰富深刻。尤其是后两句,极浅俗,又极精警,将人人心中所有而又口中所无的一层意思和盘托出,更足以摇荡性灵,入人呈为深刻。

17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