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历史记载详细资料

将来有一天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逆转胜负 1星

共回答了154个问题采纳率:97.5% 评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正德时追赠太师,谥文成。

3小时前

43

少给我装 1星

共回答了133个问题 评论

刘伯温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字号:字伯温国籍:大明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爵位:诚意伯谥号:文成

刘伯温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1小时前

9

娇嗔帝妃 2星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评论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浙江青田(今文成)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和首席谋臣,被誉为“明朝第一谋士”和“明朝诸葛亮”。

刘伯温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幼时聪颖好学,元统元年(1333年)考中进士,历任县丞、儒学副提举、总管府判等职。至正十九年(1359年),应孙炎之邀辅佐朱元璋起兵反元,为其出谋划策,参与平定江南、江西、湖广等地的战役,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洪武初年,担任上护军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洪武八年(1375年),因病去世,追赠太师,谥文成。

刘伯温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火龙神器阵法》等多部著作,在散文、诗歌、戏曲等方面都有建树。他与宋濂、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与宋濂、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刘伯温的《救劫碑文》又名《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是在一场地震中震出来的。

22小时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