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民国爱情电影有哪些

奢侈的辉煌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落尽的繁华 3星

共回答了363个问题采纳率:92.5% 评论

民国爱情电影比较好看的有《秋之白华》。

《秋之白华》是由霍建起执导,窦骁、董洁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6月29日在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瞿秋白与进步女青年杨之华从相知相恋,到终成眷属,再到生死离别的传奇爱情故事。

该片采取了一种深情蕴藉的女性主观视点,透过杨之华的心理独白将历史陌生化,带着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妩媚,将瞿秋白革命生涯里那一段如歌如泣的爱情作了诗意的描述。

2小时前

13

情迷巴黎 1星

共回答了181个问题 评论

有《霸王别姬》《爱有来生》《东风雨》《影后蝴蝶》《天涯歌女》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香港上映。

1小时前

4

遇上爱情 1星

共回答了164个问题 评论

1、《胭脂扣》是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的一部爱情片,由关锦鹏执导,梅艳芳、张国荣、万梓良、朱宝意主演,于1988年1月7日上映。

2、《半生缘》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由许鞍华执导,由黎明、吴倩莲、梅艳芳、葛优主演。主要讲述了黎明和吴倩莲饰演的一对恋人在保守的时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饱受命运折磨的故事。

22小时前

44

噯情諪機 1星

共回答了168个问题 评论

民国爱情电影有《胭脂扣》。

电影《胭脂扣》是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的一部民国时代的爱情片,讲述了在香港报馆任职的袁永定(万梓良饰)遇见一位前来刊登寻人广告的冷艳女子,但她又无钱付广告费。袁永定借故离开,不料那女子紧随而来。在闲聊中袁永定惊讶的发现此女子原是鬼魂。

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她是香港石塘咀的红牌妓女如花(梅艳芳饰)。在那风月世界里,她爱上了人称十二少的陈振邦(张国荣饰),并谈论嫁娶之事。但是由于身份地位悬殊,婚事遭到陈家反对。陈振邦脱离家庭与如花同居,两人以胭脂匣定情。

18小时前

8

倒立式接吻 2星

共回答了97个问题 评论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并上映,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民国时期,经过近20年的尝试和探索,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有过许多经典的电影。经典爱情电影——

1、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新现实主义先驱,风格深沉隽永,节奏明快诙谐,讲述的是一对歌女面对着当时社会种种现状,备受欺凌的故事。马路天使是由袁牧之自编、自导,赵丹、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艺术成就的现实主义优秀影片,是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

本片堪称中国30年代有声片的经典,同时也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这部电影被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赞美“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中国式”的影片,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依旧魅力不减。

2、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的剧情影片。渔光曲是一部极为悲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反应了那个时代中国百姓的现状,讲述的是:东海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租,惨死海上后,其妻又被迫当奶妈抵债,哺育了鱼老板何家的公子,十余年后,其子女小猴小猫流落上海,再遇何家,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片中两次唱到渔光曲,第一次是送何子英留洋,第二次是小猴捕鱼受重伤,临死之前,小猫以渔光曲为他送行。

影片之所以在当时广受欢迎,在于影片的立意与创作者的态度。“为民生请命、为时代立言”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所无法逃遁的责任,更是成就佳作与杰作的必要先决条件。整部电影情感饱满,故事结构合理,可与当时的国外大片相提并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曾在1935年02月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第九名的荣誉。

3、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是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故事,该片于1948年在中国上映。

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我国电影历史上对人物心灵描写的先河,从之前以叙事为主线的电影,跃升为心理抒情。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显示了费穆导演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4、风云儿女

《风云儿女》是1935年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袁牧之、王人美、谈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于1935年5月24日上映。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

《风云儿女》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田汉作词,聂耳谱曲,《风云儿女》的投资人朱庆澜将军将这首歌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建立之后,这首歌更是成为了国歌。

5、神女

民国时期的20世纪三十年代,若是提及最著名的电影明星,阮玲玉那至少是能排上号的人物,可以说是阮玲玉与胡蝶二人撑起了大半边天,类似于今天的当红花旦。而这部《神女》便是由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为了生活和抚养儿子而出卖肉体的“神女”的悲剧故事,影片于1934年于中国上海上映 。

《神女》的故事并没有剧情片的峰回路转,无非讲述一个弱女子面对社会的无奈抗争。她被流氓霸占,被邻居非议,被学校等机构所排斥,最后还被丢进了监牢。某种程度上,它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许多左翼电影一样,不乏控诉,有些苦情。

但是由于阮玲玉等主角的精湛演绎,加上影片的视觉风格和叙述手法于当时都有独到之处,令这部剧情一般的电影留下了无数个民国电影史上最有名的场景,极具情绪感染力。

6、太太万岁

《太太万岁》是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编剧的一部电影,故事比较平淡,偏重于塑造片中的人物性格。

这部由文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家庭喜剧片,由桑弧执导,蒋天流、张伐、韩非、上官云珠、石挥、汪漪、路珊等主演。该片讲述了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后使出浑身解数做贤惠太太,却遭遇了丈夫出轨,她想方设法挽救家庭危机的故事,于1947年1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实实在在的一部家庭故事,节奏张力十足 。

该片未如当时的主流那样对政治局势批判攻讦,但是其内在对几千年封建男权的颠覆瓦解,对独立女性的着墨和支持,都使其实质比许多表面革命气息浓烈的作品更进步也更真实。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该片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杰作 。

7、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是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郑君里执导,上官云珠、赵丹、孙道临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1948年国民党政权灭亡之际,上海一座楼房里的几户人家与国民党军官侯义伯斗争的故事,于1949年1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乌鸦与麻雀》是一部出色的讽喻作品,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正邪分明,全片从主题到细节都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矛盾的中心房子,意味着江山,虽然一度被反动派霸占,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手中,隐喻人民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1957年,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选1949-1955年优秀影片的一等奖。

8、哀乐中年

《哀乐中年》是由桑弧编剧、执导的剧情片,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等出演,该片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上映。该片讲述了人到中年的鳏夫陈绍常与挚友的女儿敏华相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克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

“生命无处不在”和“脱离时代背景的个体意识觉醒”是这部电影的内在核心,该影片不但构思独特而且完整,充满了成熟幽默的韵味,是一部内容和技巧接近完美的中国优秀电影。

9、新女性

民国影坛花旦阮玲玉的有一部作品,有着“新女性悲剧的生动呈现,阮玲玉人生的天鹅挽歌”之称。

1935年旧历新年(2月3日),电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剧院正式上映。《新女性》主要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韦明遭遇婚姻失败后,期望依靠自身力量和女儿生活下去,最后却在感情波折、生活苦难和流言蜚语的打击下,走上自杀之途的悲剧故事。

影片运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抨击恶势力之尖锐,曾引起反动的"新闻记者公会"的"抗议"和一些黄色报刊对编导和演员的人身攻击。 影片同时还塑造了先进女工李阿英的形象,否定韦明的软弱性,正面指出妇女解放斗争的正确道路。

阮玲玉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她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准确而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世界,显示出她至臻成熟的艺术才华。但在演完这部影片后,她也遭到社会恶势力的侮辱和迫害,演出了一场与韦明同样的悲剧。于1935"三八"节的早晨服毒自杀,以25岁的年华结束了她的一生。

10、劳工之爱情、浪淘沙

20世纪的无声电影,留存的不多,当时中国电影处于初代探索阶段,所以并没有留下太多经典,唯有这部《劳工之爱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劳工之爱情》是由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于1922年01月18日发行的一部爱情、喜剧类型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郑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儿历经时代背景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影响颇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前卫性,算是中国电影探索史上,一部可以评述的电影。

而1936年上映的电影《浪淘沙》,格局就远远高于《劳工之爱情》,讲述了一名警察追捕一名杀死偷情的妻子和情人的水手,最后两人暴尸荒岛。《浪淘沙》大胆地借鉴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先锋派的技巧,尤其学习了德国表现主义,再混合吴永刚本人超然物外的"冷"个性,令人吃惊地呈现出一种中国罕见的电影风格,独异而超前。不幸的是,这种先锋风格竟昙花一现地凋谢,既是吴永刚本人的不幸,也是中国电影的遗憾,阻断了一种个性的发展,也缺失了一个创造性探索影像的阶段。

13小时前

40

嚣张记忆 2星

共回答了262个问题 评论

金锁记,啼笑因缘,半生缘,倾城之恋,桃李劫,太太万岁,花样年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哑女情深,

7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