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没有固定的时间

涐開始懂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我有个梦 1星

共回答了130个问题采纳率:91.5% 评论

1、因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但其日期并没有固定,每年都会因农历日期而有所浮动。
2、据考古学研究,清明节源于古代先民祭祀祖先的行为,最初的时间正好是在春分后的第15天,后来随着历法的改变,日期也有所变动。
3、另外,每年的气候和天文现象也会影响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例如,若春季降雨较多,则清明将往后推迟;而如果春季气候干燥,则清明会向前提前。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清明节没有固定的日期。

1小时前

15

恨恨恨 3星

共回答了38个问题 评论

回答如下:清明节是一年中24节气之一,它的前面是春分,后面是谷雨。因为一个节气是15天,一般讲某某日什么节气习惯上都是指的阳历。而一年里除2月外其他月份的天数都是有规律的即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则是30天。2月多数是28天,但如果这年是闰年的话,则2月就比平常多一天就是29天了。所以清明节一般都在每年4月的4日或5日了,上下只错两三天,所以没有固定时间。

21小时前

25

不爱琴离开 1星

共回答了165个问题 评论

因为清明节是惟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它的日期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太阳黄经来进行计算的。

清明节气时,地球公转到达太阳黄经15度位置。但是由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不一定是严格的365天,所以在节气的划分上也可能出现日期不固定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拓展资料:

由于一年的长度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定出,24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然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

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为了修正误差,所以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

如果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到了后一天,或因闰年之故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三天内。

天文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清明”的日期一直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间变

18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