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罗汉图的来历

娯樂迩媽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我够勇气 2星

共回答了284个问题采纳率:98.5% 评论

贯休是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罗汉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贯休以画罗汉著名,在《十六罗汉图》中,他以夸张的手法,画出了十六个罗汉的不同形象和性格。这些罗汉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沉思冥想,有的嬉笑怒骂,各具特色,生动有趣。

据传,贯休的罗汉图是他在游历四方时所画,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佛法的理解融入到画中,使罗汉图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贯休的罗汉图对后世的绘画和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贯休的罗汉图仍被广泛地收藏和欣赏。

12小时前

49

柏莱小丸子 5星

共回答了500个问题 评论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始画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至乾宁初年才完成16帧,前后用了10多年才完成此创作。五代十国时期,贯休为逃避战乱来到相对安定的西蜀,将《十六应真像》带到了四川。此后,辗转全国各地,历经磨难。

清初,《十六应真像》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一日,亲往圣因寺观赏此画,惊叹之余,感慨不已。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了赞文。《清乾隆御题像赞》曰:“唐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自广明至今垂千年,流传浙中,供藏于钱塘圣因寺。乾隆丁丑仲春南巡,驻西湖行宫,诣寺瞻礼,因一展观,信奇笔也。第尊者名号,沿译经之旧,未合梵夹本音,其名次前后,亦与章嘉国师据梵经所定互异。爰以今定《同文韵统》合音字位次注于原署标识之下,各题以赞,重为书签,仍归寺中传世永宝。夫四大本无,画于何有,仍斤斤于名相文字之别,得毋为诸善者诃耶?御识。”据传,乾隆皇帝回京后,仍对《十六应真像》念念不忘。他下诏专门建妙相塔,用以珍藏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及他的另两轴作品《七佛像》和《灵鹫就法像》。乾隆帝指定如意馆的玉作,把“十六罗汉图”临绘后,镌刻在塔形石幢上。后又下诏盖了妙相亭,以保护佛塔。

11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