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遍铃的含义

挂着看电影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云深梦长 2星

共回答了279个问题采纳率:93.5% 评论

《邮差总按两遍铃》是美国作家詹姆斯·M.凯恩出版于1934年的处女作,是他一生中写过最好的小说,也是黑色类型文学的开山之作,直接影响了后世黑色电影的创作之路,恐怕这是作者本人意料之外的。这部字里行间充斥着宗教意味的黑色小说秉持当时刚刚兴起的冷硬文风,于简约的文字间蕴涵人生无常的感慨,其结果往往是呈现出一种令人着迷的黑色幽默感,以至法国作家加缪公开承认,其代表作《局外人》就是受此书触发灵感。

小说以忏悔书的形式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故事描写的是流浪汉弗兰克途经加州一处,被酒吧老板尼克雇佣,本该好好工作的弗兰克竟与老板之妻科拉勾搭成奸。两人先是试图私奔 ,后又携手策划谋杀尼克。在第一次不成功的谋杀之后两人分道扬镳,但是命运的无常之手再一次让两人相遇,去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谋杀,领取他们走向毁灭的单程票。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或许凯恩就不会被誉为一代大师,小说自然也会沦为地摊货而被人遗忘。

凯恩承认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1928年发生在美国的鲁思·辛德与情夫贾德·格雷联手谋杀亲夫艾伯特的真实案例,这桩轰动全美的杀夫骗保案经过凯恩的艺术加工后比真实案例更具戏剧性。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谋杀完成之后的种种刻画堪称神来之笔,以爱为名的冷血谋杀在无良律师的协助下看似消弭无形,但由谋杀行为前后情感变化所造成的蝴蝶效应,在他们侥幸躲过法律制裁后却以猜忌的方式驻扎在彼此心灵深处,形成一道强烈又无法消失的隔阂,所谓的“爱”在事后成为彼此的包袱。

阅读进行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黑色小说史上另一部经典之作《我嫁了一个死人》,在伍立奇的笔下,事发起因同样是缘于“爱”,同样是躲过法律制裁后因猜忌而让彼此崩溃,同样是表达人性黑暗。尽管两者的叙述方式与结果处理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两部作品都旨在探究人性深处难以触及的黑暗缝隙。或许,“爱”承担了太多的负载,反到让人难以琢磨。

当然,人们对于这部小说的津津乐道显然不仅仅是出于对爱的关注,更多的目光则集中在故事最后的逆转。在小说的最后,一场意外的车祸造成怀孕的科拉惨死,弗兰克被宣判死刑。这实在是出人意表的转折,带有调侃色彩的结局无疑是给弗兰克在执行死刑前去反思自己人生的机会,这场以生命为赌注的游戏映射出他们卑微不堪的人生,黄梁美梦的破灭则寓意着命运的残酷。死,对于铤而走险的野鸳鸯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忘记了彼此为什么要这样做,卫道士苍白的说教在这样强烈的冲击下恐怕也只落得瞠目结舌的下场,至此,小说反复逆转所营造出的黑色幽默溢满纸面。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不仅描写了一场谋杀、一段孽缘、一种人生,更生动地描绘出具有普世意义的人性欲望,赤裸到不加以掩饰的程度,因此出版后引起诸多争议。波士顿地方法院裁定小说中有色情成分,予以查禁,甚至连公共图书馆也将之拒于门外。

然而,是金子总会闪光,在当时保守的美国之外,来自欧洲大陆的法国人注意到这部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欲望归咎于犯罪动因的小说,并于1939年将之改编后以《最后的转折》为名搬上大银幕,随后被多次翻拍,成为黑色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

或许有人会问,整本书看下来似乎都没有看见邮差的身影,为什么小说会冠以《邮差总按两遍铃》?有人说是凯恩念及自己投稿多次遭拒的经历兴之所至,有人说是源自当初那场触发凯恩创作灵感的杀夫骗保案,也有人说是凯恩和剧作家文森特·劳伦斯共同想出这个书名,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无法否认书名与小说之间绝佳的默契之感。

尽管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将“邮差”与“命运”一词挂钩,小说巧妙地将所有细节表达为两次,诸如弗兰克与科拉的两次私情交织、两次谋杀过程、两次错过私奔的机会甚至是两次审判带来的两种结局等等,所有的两次无疑预示着彼此人生的多种可能性,然而在黑暗的欲望驱使下,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因此书名中镶嵌的“总”字相形之下便显得如此无奈。

2小时前

1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