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这篇课文的资料

嗤之以鼻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忘你用一世 1星

共回答了175个问题采纳率:91.5% 评论

《月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和弟弟妹妹一起赏月、寻月,听奶奶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的往事。《月迹》是中国作家贾平凹创作的散文,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也表现出一种物我交融的空灵境界。

《月迹》是贾平凹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山村儿童追踪月迹的描写,体现了秋月之美以及童心的天然创造力,意蕴深远,情味深长,全文展示出一种静虚的禅境。

扩展资料:

【赏析】

《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阅读时不可忽略文题——“月迹”这一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文中,作者借助竹帘、镜子、桂树、酒杯、葡萄叶、瓷花瓶、爷爷的锨刃儿、小河、孩子的眼睛、沙滩等事物,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研读“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等主要语段,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童心——奇妙的想象、深切的感悟、敏锐的发现,体验作者奇特而美妙、纯真而快乐的童趣。

“月迹”巧妙跑反映出孩童对美的追寻过程,又真切地再现了孩子“盼望——惊喜——惬意——兴奋——惊奇——欢快——感悟”的心路历程;“月迹”是行文的线索,也是童趣的展示;“月迹”是灵心慧眼的天真稚嫩,更是美好纯真的渴望、追求;还是奶奶“引导——鼓赢——激发”孩子寻月的高明机智的思想轨迹,可以说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这才是作者行文的本意。如果脱离“月迹”这一关键词语,很难体验出作者虚实相生,借助童趣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更难体会作者所展现的“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孩子可贵的心灵世界”。

22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