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狗镇》这部电影

缺德独身 2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再说吧 4星

共回答了436个问题采纳率:98.5% 评论

一个女人,一条狗,十几户人家

这是一个人性极速转变的过程!

1.当年轻貌美的女子落难小镇,即使不喜,小镇居民还是收留了她。这是人所共有的良知,善心!女孩也心存感激,努力融入这里。

2.当得知女孩是警察所重金通缉的人时,小镇居民心中的不喜变成有些指责,更多的厌恶,甚至贪婪!女孩心里也有不安!

3.大萧条时代之下,人们心中总会充满着压抑,歇斯底里,比心中那仅存的良知大的多的多,只需要一丝火苗,就能点着心中的“恶魔”。一人错,众人皆错,女孩受到了无尽的凌辱与痛苦!

4.如同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阿鼻地狱降临,女孩心中的朦胧的美没有了,化身死神,亲自收割着这些触犯自己的人,没有一丝怜悯。

狗活了下来!在女孩心里狗不如狗!

1小时前

34

断了过往 1星

共回答了165个问题 评论

看这部电影是需要耐心的,当你慢慢接受了其单调到几乎无物的布景之后,你会发现这种全新的观影体验是异常美妙的。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独特的观看方式,使我们更能够专注地切入每一个人的内心去观察它的腐烂和肮脏。这部电影的实验性并不一定代表着它的先锋性。但正是因为它不先锋,它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彻骨的寒冷。

很少有什么电影能让我在看的时候觉得那么地愤恨,那么地不平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丑恶我都习惯了冷漠地轻视它。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无论如何也不可以,想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那些能够淡漠对待它的人,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狱。

21小时前

9

爱多少 2星

共回答了219个问题 评论

《狗镇》是一部让人值得反思的恐怖电影。

编剧、导演: 拉斯·冯·提尔

主演: 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凯恩等

上映时间:2003年

我来评价这部片子,应该是一部“挑战人性,又释放人性的恐怖片”。

而这部电影是丹麦天才导演--拉斯·冯·提尔导演的“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

当然不仅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获得了第16届欧洲电影奖导演奖、摄影奖等等,更是参加了无数电影节的提名。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充满了诸多争议的影片。

正是豆瓣中常说的那种:喜欢的人给五分都嫌少,不喜欢的人给一分都嫌多的影片。

看看豆瓣评分,评论简直就是分水岭。

就好像一个故事中说的一样,一艘小船将要离岸,突然跑来一个人央求搭他一起离开,并给予丰厚报酬,面对金钱的诱惑,船上的人都表示同意,都在帮他和船主说清,让他上来吧,他已经没有其他船可搭了。但同时另一个人却站出来极力反对,毕竟这艘船已经满载,多一个人上船全船的人都会有危险。但是面对财物,大家都要给自己找到道德的高点,都开始指责这个拒绝的人心肠歹毒,毫无善心。船主为了照顾大家的意见,提出如果遇到危险就要扔掉众人随身的物品,减轻负重。众人都是同意的,因为每个人都觉得遇到危险是偶然的,但是眼前的利益是真实的。上了船,众人拿到了报酬,都很开心。但是当船行至一半时,突然起了风浪,船无法负荷所有人和物,船上所有人都陷入了危险,当船主提出要扔掉众人的随身物时,居然有人提出扔掉的不应该是他们的物品,而是最后一个上船的人,都是因为他,才让一船的人都陷入了危险。这时当初极力反对的人不顾众人的意见,毕竟生命比物品更加贵重。他和船主用尽浑身解数保住了这个人的性命,也帮助众人平安上岸,但是上了岸以后呢,没有人对这位救了一船人性命的人和船主道谢,而是责备船主不守规则不应该多让一个人上船...

看过《狗镇》让我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故事,人性的丑恶,人性的扭曲,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就是没有思考,没有是非,只有随大流的站队。

“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的地方,就是阳面,没有被照到的地方,就是阴面。但这两面都是我们。不用否认,更不用逃避。”但是不能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站在阳面,我们就真的站在阳面,也许我们站在的恰恰就是阴暗面,如何辨别,如何思考,如何抉择才是我们作为人的底线。

不过如果让我反思,我能否站出来和整个村子唱反调?

或许我只会冷眼旁观,不跟从恶,却也不敢捍卫良知,远离集体可能很难做到,但还明哲保身,才是活下来的资本。但是,沉默和默许,何尝不是另一种认可呢,冷暴力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呢?

《狗镇》把这些人性剥离的更加鲜血淋漓,就算是我这种默许的善良,都没有出现,没有惊涛骇浪,没有生死攸关,但是伪善的丑恶就赤裸裸的摆在所有人面前,除了那条狗,其他人都该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想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应该还有很多,只是有些道理讲不出来,只能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包括女主葛瑞斯,知道最后和她抵制的父亲,一番关于“傲慢”的深谈后,她才真正明白那个真正傲慢的人正是她自己。就是因为她承受着那所谓的善的道德的压力,她自以为是的认为宽恕别人的罪孽就是最大的善,就是因为她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美好,把善和恶却分得太清太极致,最终她害了自己,当然她也害了其他所有人。

虽然我不同情村里的任何一个人,虽然我看到葛瑞斯恶狠狠地惩罚那个侮辱过她的女人,而她的方式则是残忍的当着女人的面,一个接一个的杀光她的孩子,感觉就像她曾经折磨她的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使我知道这不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看电影的我来说,这一点也不重要,一报还一报,这才是公平。

18小时前

11

书生的笔墨 2星

共回答了72个问题 评论

很高兴回答你的影视作品问题:首先《狗镇》的导演拉斯·冯·提尔并不是给我们提供又一篇可让人超脱于外的故事,他依然秉持其所执导的《破浪》、《黑暗中的故事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一个位于洛基山脉的峡谷上的小镇——狗镇(Dogville)。这是一个和谐而普通的美国小镇,居住这一群贫穷却善良的人们,他们有信仰——那位年轻的文学青年汤姆充当他们的牧师,他们有民主的制度——小镇居民在教堂里投票议事,这是美国的一个缩影。

一、女主角格蕾丝为了逃避黑社会的追击而闯入了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在枪声之后,遇到了汤姆。汤姆是一个文学青年,拥有所有文学青年具备的特质——软弱、自诩高尚、理想而不切实际。他总爱站在道德的云端,俯瞰这个镇上的人。是的,是他帮助格蕾丝躲避了黑社会;是的,也是他在教堂说服小镇上的人们给格蕾丝两星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把她留下,如此看来,他真是个道德高尚的善良的人。

是的,在格蕾丝看来这个小镇上的人哪一个不是善良而淳朴的呢,那个虽然看不见世界却依然用最诗意的语言赞美它的盲人老者,那个辛勤料理他的苹果园的农夫和为他生了七个孩子的妻子,那个单身而忙碌的货车司机,那个智商不高却努力学习工程技术的年轻人,那个汤姆的父亲、总是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的可爱的乡村医生,……,所有的人,在这榆树街两边居住着的所有的人,他们没有大城市里人的冷漠和自私,他们那么热情和善良,保守而民主——特别是他们被那两星期里格蕾丝的热情和勤快所感动,而投票决定让她留下来之后。就如同房龙说的:“大多数罗马人水深火热的生活与最早期传教士的成功有着很大关系,就象窘苦生活导致神学的成功一样。”这个贫穷的小镇可以看成是坚持基督教信仰的乐园。

二、格蕾丝是导演塑造的一个完美的基督徒,博爱,宽容,道德至上,她所逃避的是家族所赋予的邪恶生活,她甚至会为偷吃了狗的肉骨头而感到愧疚,她对生活的苦难逆来顺受,她宽容伤害过她的人,正如最后她的父亲——那位黑社会老大说的,她总是把自己的道德标准订得很高而把别人的订得很低。对于格蕾丝来说,这个小镇正是一个物质贫瘠而精神富足的梦想花园,是上帝应许他的羔羊们的流着蜜和奶的迦南。正如片子开头画外音说小镇上的唯一一条街道榆树路“尽头是一个幽暗深邃的隧道”,人性的堕落是否比那隧道更幽暗深邃呢?

格蕾丝以给镇上每户家庭帮忙为代价,留在这个小镇上,开心而快乐地过着每一天,镇上的人也很和蔼,乐于帮助她。直到有一天,警察贴出有大额赏金的寻人启示。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犹豫了,因为收留格蕾丝的代价开始变大了。尽管在汤姆的说服下,大家同意继续收留格蕾丝,但是代价是格蕾丝的工作量要加大。繁重的工作,以及镇上的人逐渐冷漠的态度,这一切格蕾丝都忍受下来了,并开始和汤姆恋爱。格蕾丝开始攒钱买下小镇杂货店里的七个陶瓷小人,这七个小人代表的正是人性的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封存在华美的陶瓷里,人性的光辉仿佛陶瓷一样光洁。

三、当警察和FBI再次来到小镇上,贴出格蕾丝是抢劫犯的通缉令时,格雷丝终于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整个小镇人们狰狞的嘴脸。小镇上每个人都知道,通缉令上所谓抢劫犯进行抢劫的时间里,格蕾丝都在小镇上勤勤恳恳地给各户人家帮忙,所以格蕾丝并非抢劫犯。但是,人们却开始越加冷漠和排斥格蕾丝了,他们无情地差使着格蕾丝,不能宽容她的任何一点小错误,人们眼里的格蕾丝不再是一个美丽的天使,而是仰承他们恩惠的弱者。是制度给了人们欺压弱势的权利,还是因为人性的邪恶给了他们暴露本性勇气?

正如格蕾丝说的,善良是相对。在此时,格蕾丝开始明白了,这里的人们和任何地方的人们一样,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更坚定对信仰和道德追求,任何一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品德,假如代价太大,人们就开始犹豫,开始愤愤不平,不是那么心甘情愿了。人们觉得,受恩惠的人定要有所回报,受恩惠者本身道德就要低一个层次,这样的道德制高点也构成了他们奴役格蕾丝的心理基础。

那个粗鲁而低俗的苹果园农夫以出卖格蕾丝给警察为要挟,强奸了格蕾丝;他的儿子以向他的母亲诬陷格蕾丝打他为要挟,而希望得到格蕾丝的狎近。认为格蕾丝勾引了她敦厚而正直的丈夫的农夫妻子,带领着女人们冲进格蕾丝的小屋,欺负她,并当着格蕾丝的面砸碎了她的七个小人:“假如你能忍住不哭的话,我就给你留那么一个两个……”人性的罪恶随着四溅的陶瓷碎片弥漫开来。

四、汤姆开始帮格蕾丝逃跑,结果在逃跑的车里,那个快乐的单身汉卡车司机强奸了格蕾丝——“对于风险较大的货物,我们一般要收取额外的保险费用”。但是当格蕾丝在颠簸的车里醒来,却发觉又回到了小镇——汤姆为了洗脱自己偷父亲钱的嫌疑,而在那个晚上把逃跑计划和盘托出,并把偷钱的罪名嫁祸给了格蕾丝。

刚开始人们害怕格蕾丝的留下,而现在却又不肯让她离开——人们已经习惯了奴役和欺负她,已经习惯了一个比自己更低等级的人的存在以凸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道德上优越。人们把她视为一个小偷,逃犯,道德卑下而淫荡的女人,他们设计了一个锁链套在格蕾丝的脖子上,让她移动困难,无法逃跑。现在这个镇上的每个女人都可以欺凌她,每个孩子都可以向她扔石块吐口水,每个男人都可以玷污格蕾丝的身体——汤姆除外。

汤姆看着自己的父亲从格蕾丝的房间心满意足的出来,而他却仿佛陷入思考中,这个声称爱着格蕾丝并要帮助她的男人,只是懦弱地在窗外踱步,看着镇上的每个人欺负她把它看成荡妇,而自己却装模作样的痛苦和思考着。我们总爱给那些我们认为有道德污点的人套上道德的锁链,用闲言碎语去欺凌他们,把一切的罪孽加在他们的头上,看着他们的笑话,仿佛如此才能体现自己道德的优越感。

五、越是罪恶的人越是不宽容,因为他们内心恐惧,他们自己罪恶,就惟有不宽容他人的罪恶才能自以为的得到疑点道德的优越。假如道德只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经验累积和推衍,那么它就必定是建立在利益得失的基础上的,面对着受着恩惠的弱者,没有任何能力对自己造成危害的弱者,我们想当然的把他们的道德打上卑贱的烙印,那么奴役和索取弱者本身也成了一种“道德”!假如道德是一种先验的规范,无比神圣和天然正确,那么谁能指给我看这个世上又有哪一处可以凸显神的荣光!

汤姆终于决定结束这样痛苦的现状,他再次召集大家在教堂,让格蕾丝想大家陈述清楚,以及言明这段时间以来的罪恶。然而,大家的反应是——“这不可能,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人们公然撒谎,每个人都是罪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撒谎,于是这个谎言就成了真理,那罪恶也从无发生过。虽然那些罪恶就仿佛格蕾丝走过雪地而拖出的那一条清晰深刻的印痕。这激怒了道德优越的汤姆,他怒斥小镇居民们这种“粗鲁的反应”,然后,他绝望了。他觉得他付出了很多,为了他所以为的爱情,所以他也开始要索取——他要求和格蕾丝做爱,就如小镇别的男人一样。

六、在毫无自由的状况下,汤姆爬上格蕾丝冷漠的身体,准备做所有别的男人一样的事情。然而,格蕾丝说不爱他了,格蕾丝看清了他的面目,他和别的男人一样,只想占有她,只是更虚伪和懦弱些罢了。汤姆突然从格蕾丝的身上爬下来,走出格蕾丝的小屋。汤姆感到恼怒——并非因为格蕾丝侮蔑了他的情感,恰恰相反,是因为格蕾丝说对了。这样的事实让这位一直站在道德云霄上的哲学家感到痛苦,于是他决定出卖格蕾丝——假如那些亲历我们罪恶的受害者不存在了,那么罪恶也是从无发生过,阳光下的人们依旧是那么淳朴和善良。

当黑社会的车队荷枪实弹的来到,汤姆还代表大家腆颜向他们索取告密的报酬。导演最后设计了一个大屠杀的结局,每一个人都倒在了枪口下——包括那位以写作为借口想逃脱惩罚的汤姆,所有的房屋都被大火烧尽,格蕾丝最后酷酷地说:“这里有家人有很多的孩子,当着那位母亲的面杀掉她的孩子,告诉她假如她能忍住不哭的话,那么就给她留一个两个。”当黑手党成员向着还在襁褓里的婴儿开枪的时候——曾经亲手砸碎格蕾丝七个陶瓷小人的苹果园农夫的妻子,终于亲眼见着失去了她的七个孩子

14小时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