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绿竹入幽径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無亼鈊疼 2星

共回答了275个问题采纳率:98.5% 评论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逻辑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

22小时前

28

南方橘温 4星

共回答了427个问题 评论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译文: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②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译文:它的格局形式跟过去稍有不同。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其闻到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译文: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文:给你三支箭,你可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④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与妻书》)

译文:希望你(还是)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译文: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译文: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文: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难道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译文: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译文:你都跑了一千多里路了,难道还有谁不知道的吗?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难道是真没有千里马吗?还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如果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译文: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静女其姝。(《离骚》)

译文: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何其】译为“怎么”,“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21小时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