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怎么跟导师交流

绿水环绕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年年桃花落 4星

共回答了424个问题采纳率:97.5% 评论

做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沟通交流,给予一下几点建议:

1、对老师要有尊重,在学习上要用心,执行力要强,按时完成导师交代的事情。

2、是学会倾听,在表达任何看法之前,要明白导师的所讲的事情的主要意图。

3、是积极主动帮导师做些能做的事情。

4、做什么事情,要有动脑子,要有自己主见,提出自己就某件事的看法和建议。

1小时前

23

拥有占有 2星

共回答了294个问题 评论

能够问到这个问题便足以说明您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要做到真诚,真诚的态度和心是能够使交流的对方感觉到的。其次,跟导师交流,要做到尊重,语言用词要尊重,坐姿或站姿也要得体。再次,思路要清晰,可以提前想好所要谈话的大致提纲或顺序,可以提前组织好语言或措辞等。最后,我感觉作为学生一定要看书,一定要提前查找你跟导师想要讨论的问题的相关资料,或者多看相关的书籍,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更有深度,更值得探讨。这样交流起来也有话可说。并且导师看到自己的学生那么爱读书、爱思考、善于提问且会提问,他也一定感到很欣慰!我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回答您的问题的,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祝学业有成!

21小时前

30

青梅酒过喉 2星

共回答了253个问题 评论

和导师交流,只是你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所谓做事不如做人。善于和人交流,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18小时前

42

斑斓之波 3星

共回答了378个问题 评论

很多学生其实都会害怕老师,但其实大学里的导师和老师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的经验就是要敬重和相信自己的导师,当自己有困惑时一定要及时和导师沟通,不要都憋在心里。耐心是双向的,不仅导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学生也要对导师有耐心,充分理解导师的行为和思想习惯,学会换位思考吧

14小时前

41

我是怪胎 2星

共回答了279个问题 评论

汪曾祺的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觉得学生对老师也该如此,但是“尊师重道”必要是前提。

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不是以前的学徒工时代了。

9小时前

30

旧梦偶遇 3星

共回答了355个问题 评论

师者,授业解惑也。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尊师重道,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是必须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不会去为难学生,只要和老师好好相处,他们愿意我们更多的知识。

3小时前

32

哦我是 4星

共回答了454个问题 评论

对学生而言,积极与导师沟通是你们必做的功课,因为研究生学习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你未来发展的一次积累,把握好这两年的学习时光就等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有人曾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导师为学生指明远处有一片森林,学生就应认真研究森林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树木,有那些不同的鸟类,乃至细化到枝叶的纹理结构等,导师在此基础上和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与提高。事实就是如此,导师的重要性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学生则在导师的指导下实施和从事具体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沟通,接受导师的指导。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不能回避的现实环境是,在扩招过程中,我院导师所带研究生数目由原来的每届1到3个学生增长至现在的5至8个,学生人数的激增,使导师根本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学生与导师之间因关系疏远而产生隔膜也是在所难免的。要改变现状需要学生和导师的共同努力。对学生而言,积极与导师沟通是你们必做的功课,因为研究生学习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你未来发展的一次积累,把握好这两年的学习时光就等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在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我认为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尊重你的导师

无论导师的观点、立场、学术造诣如何,你首先应该尊重导师,这是与导师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有人曾给我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在研究生择业面试时,主考官要求在座各位研究生谈谈自己的导师,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研究生都在从不同角度贬低自己的导师!这是一个令人寒心的事实,也许你的导师学术不够精深,也许你的导师对你关心不够,但你要相信,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每个导师都爱自己的学生,都很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换个角度说,你的导师是凡人,不可能在方方面面完美无暇,当你用真心去爱你的导师,发自内心去尊敬他们时,相信你会从与导师的沟通中获益匪浅,你会为导师的敬业精神而感动。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只要经常告诫自己去换位思考。下面这个小故事是否能给你一点启示呢?向来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已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客人在旁听见松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我想,当你能够站在他人立场去理解、处理事情时,你将拥有人们对你的信任和爱。研究生通过和导师的接触,可以学到很多读书做人的道理,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做。

二、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严格要求自己

整个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个总体的要求,其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基本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查到相关资料,并找出问题所在等。也就是说,研究生阶段学习要从一般的学习转化到提炼学术观点,提高创造性思维上,因此作为研究生,你应当本着诚实、认真、刻苦、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研究,一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的跟着导师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交流,在此基础上重点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无论是做导师的课题,还是到实践部门实习,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完善独立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关键的。

在你参与导师课题或项目研究时一定要调整好你的心态,准确界定导师与你的关系——平等协作关系。现在在理工科院校大多将导师的身份定位为“老板”,学生在为“老板”打工,对此我很不以为然。我认为,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应定位为学生“和”导师共同工作,而不是“为”导师工作。因为在工作前期学生要从导师那里得到辅导,在此基础上才会与导师共同将课题或项目研究深入下去,这个研究经历将是你的一笔财富,你从中会得到很大收获,换句话说,你在为自己工作(我在南开博士后流动站就是这么工作的,希望大家不会认为我在说空话)!

三、带着问题请教你的导师

美国波士顿大学一位华裔教授曾明确表示:“我向我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就是毕业时在他所做的小分支领域中必须超过我的现有水平。对研究生的要求不是论文数量,而是他是否在自己的领域内超过了我,如果超过了我,他就有价值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带着问题去找导师,就某些学术问题去讨论,甚至争论,这是导师最愿意看到的,因为每个导师都希望看到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长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甚至在很多方面能高于自己。

当导师和你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后,你需要大量查找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明确你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就这些问题你需要与导师进行深入探讨;当你就某一问题有灵感火花时,与导师的及时沟通可能会拓展你的思路,给予你更多启示。另外,解答你的疑问的同时,导师也在思考,而且有些问题导师也不一定能够马上给出答案,这就需要你们的交流。别小看这个共同探讨问题过程,通过它你不仅可以得到问题答案,更可贵的是你会更了解导师的想法和思路,导师也能通过它更多地了解你,这样你们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很多了。

四、定期向导师汇报你的学习状况和研究成果

要知道研究生培养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要以研究生个体差异而不断调整,因此,研究生要主动和导师沟通,让导师了解你所关注的问题及其困惑。另外,经常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是对导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我曾见过一篇短文,大致内容是这样:80年代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J. Goldstein,他参与美国生物医学界很多重要决策,也常常外出访问。可是他一直保持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及其学生们的一线接触,即使他出国讲学,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学生们把试验结果传真到他下榻的旅馆让他读。这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个对学术感兴趣的导师,他会非常关注学生的当前研究,愿意花时间和学生讨论、争辩。

你或许要问,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导师交流最方便、快捷。我认为当面和导师交流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更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导师的回答。要是不能约到双方都合适的时间交流的话,那么“一封邮件、一个称呼”是不错的选择。面对着高校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老师们所承载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导师疏忽了与你的沟通,请你像朋友那样去理解导师吧,发一封电子邮件谈谈你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有助于导师对你的深入了解,加深了你和导师之间的感情。我曾为学生们对我的两个称呼而深深感动过,一个是“红霞老师”,这是我曾教过的本科班学生发手机短信给我的;另一个是“霞姐”,这是我的研究生送给我的。我想,对于爱自己老师、将老师视为朋友的学生,任何老师都会感到欣慰,会更加爱自己的学生的!

我在《企业培训中十八个经典的故事》中见过这样一段文字: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就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说,小孩子不能谎话,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他儿子非常委屈地辩解说,我真的拼好地图了!记者一看,果然如此,这么短的时间将如此复杂的世界地图拼好,难道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他儿子如何做到的。他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只要反过来拼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人生智慧就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一种美感体验的豁然洞见。曾经有人把导师比作大树,我觉得导师其实只是一个主干,研究生不是树下的阴影,应是树干上面的新芽,在你们毕业时就应该成长为一支粗壮的新枝了。多和你的导师交流吧,你会发觉在和导师交流后,你对学习、工作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精神状态会更加高昂,因为交流会使两颗心相互靠近,让交流从心开始吧!

24小时前

45

共回答了个问题 评论

看到你的问题可以猜想你跟导师交流的时候可能会紧张,其实跟导师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大部分导师还是挺好的,放开自己的心理压力大胆跟老师交流自己真实的感受,没问题的。

就我的研究生经验来看,大部分导师都会喜欢这样的学生:

1、勤奋好学

自己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可以经常与导师请教专业性的知识,不仅有了交流话题,还能增长自己的见闻;

2、踏实认真

有了机会得到更好的深造,切记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骄傲自满,放弃更深层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导师一定会青睐踏实认真的学生;

3、努力钻研

在自己的专业一定要多下功夫,多读书,多跑图书馆,多思考,这样不仅为自己的论文完成打下基础,还能为自己的将来积淀更多的知识财富;

4、做事周到

已经到了能跟导师的年龄,就应该多学多看多听,在接人待物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寒暑假尝试不同类型兼职,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还会有一笔小小的收入;

5、尊师重道

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做到尊师重道,尊重导师,尊重自己的专业,尊重知识;

只要你能认真做好自己,导师自然会喜欢你,与导师交流亦师亦友,相信你一定会战胜自己,在学业及能力上有更大的突破,加油

16小时前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