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字来历

期待祢旳愛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迷矢的心靈 3星

共回答了318个问题采纳率:95.5% 评论

字源来历

惰,最早见于秦篆。从心,隋省声。本义为不恭敬。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惰”字。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惰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duò

形容词

不恭敬

slighting

惰傲、惰慢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懈怠;懒惰

lazy

惰懈、惰力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动词

衰败

decline

惰坏、惰君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惰·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9

〔古文〕《唐韵》徒果切《集韵》《韵会》杜果切,竝音垜。《说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声。或作惰。

《玉篇》怠也,易也。《礼·曲礼》临祭不惰。《注》为无神也。《左传·成十三年》今成子惰。《注》惰则失中和之气。又《正韵》吐火切,音妥。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徒卧切《正韵》杜卧切,音䝐。懈也,怠也。《增韵》不恭也。

《书·益稷》股肱惰哉。《注》懈怠缓,慢也。《左传·僖十一年》受玉惰。《正义》执玉,替其质也。《礼·玉藻》惰游之士。《注》惰游,罢民也。去声。

又通作媠。《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两龚传》媠嫚无状。亦作憜。《韦元成诗戒》供事靡憜。亦作墯。《後汉·单超传》徐卧虎唐两墯。《注》持两端也。

又《集韵》徒禾切,音驼。《礼·曲礼》言不惰。《注》惰,讹不正之言。一读徒禾反,一读徒卧反。

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则入透母矣。《正韵》惰字上声切透母,而去声又切定母,不如《广韵》《集韵》《韵会》上去两声之协於一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憜或阜省。今俗皆如此作。

3小时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