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目前状态很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暗恋真幸福 2星

共回答了268个问题采纳率:92.5% 评论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贾宝玉的三思而后行。在一次遇到探春和黛玉争吵的情况下,贾宝玉原本想立刻出手解决,但后来经过三思,他决定先观察事情的起因和来龙去脉,最终才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冲动行事。三思而后行,是贾宝玉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教训,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隐含的道德观念。

15小时前

19

发烧的心情 1星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评论

《红楼梦》六十九回凤姐儿借刀杀尤二姐。整回都让人看的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凤姐儿为了弄死尤二姐,手段尽出,尤二姐含恨而死,但我认为最恐怖的,是这一段,我们引用一段:

贾蓉打听得真了,来回贾母、凤姐,说:“张华父子妄告不实,惧罪逃走,官府亦知此情,也不追究,大事完毕。”凤姐听了,心中一想:若必定着张华带回二姐去,未免贾琏回来再花几个钱包占住,不怕张华不依。还是二姐不去,自己相伴着还妥当,且再作道理。只是张华此去不知何往,他倘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原先不该如此将刀把付与外人的。因此悔之不迭,复又想了一条主意出来,悄命旺儿遣人寻着了他,或说他作贼,和他打官司将他治死,或暗中使人算计,务将张华治死,方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誉。旺儿领命出来,回家细想:人已走了完事,何必如此大作?人命关天,非同儿戏,我且哄过她去,再作道理。因此在外躲了几日,回来告诉凤姐,只说张华是有了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人打闷棍打死了。他老子唬死在店房,在那里验尸掩埋。凤姐听了不信,说:“你要扯谎,我再使人打听出来敲你的牙!”自此方丢过不究。凤姐和尤二姐和美非常,更比亲姊妹还胜十倍。

这一段主要说了三个人物。凤姐,旺儿,张华!两明一暗。凤姐,旺儿是明写,张华是暗写。

先说凤姐,凤姐是狠了心要治死尤二姐,连带着各种手段尽出。这勉强说的过去。情敌的恨,山高水远!可就因为授人以柄,就要治死张华,却实在太吓人了。当初她找人教唆张华状告贾琏偷娶有夫之妇时,不过是利用。张华能成事自然好,不能成事,也没必要一根绳子上吊死!也不敢叫张华告贾琏国丧期间娶妾。所以张华其实可有可无,不过是一个占领舆论制高点的台阶。可翻过来,凤姐却害怕暗中串通张华的事迹败露,再拖累自己,就指使旺儿下手,务必弄死张华事了。这太过了。

张华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根本无力和贾府抗衡。如果没有凤姐找人许以利益,张华早做了缩头乌龟了。这样的人其实本不会成为凤姐儿的威胁。可生为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你的命运不受自己掌控。一旦上了大人物的贼船,再想下船,难如登天。所以奉劝所有想一步登天的人。张华的例子,是个警醒,三思而后行!

还好张华遇到一个执行者旺儿。旺儿就是平时替凤姐放高利贷讨利钱的人。我们看过太多现代的高利贷的可怕。那时候只有更可怕。我相信旺儿一定也是个心黑手狠的人。不然干不了这种动辄让人家破人亡的高利贷勾当。

可就是这样一个大流氓头子,却在张华这件事上,和凤姐成了一个对立。凤姐这样一个公府贵妇的心,竟然比一个刀头舔血的高利贷头目的心更狠,张华这样一个小人物,贪利上错了船,凤姐认为必须死,而旺儿却绝的人命关天,非同儿戏。这就好比一个良家妇女的心,竟然比一个强盗更狠!可见,一入侯门深似海,大家族的权利斗争,实在比外界想象的凶险一百倍。凤姐这样一个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真狠起心来,实在不是围墙外的老百姓可以揣测。而曹雪芹直接用了身份的反衬,来对比描写了凤姐和旺儿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讽刺意味十足,却是不是又揭露了很多贵族家庭的事实?

但不管怎么样。最终因为旺儿的一念之慈,围墙外的张华逃了一条小命。但身在围墙内的尤二姐却没有那么好命。最终香消玉殒,命丧黄泉。

13小时前

15

但可歌可泣 2星

共回答了85个问题 评论

林黛玉初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所以她的每一句话必然都是三思而后行,其中贾母、贾宝玉曾先后问林黛玉“所读何书”,林黛玉两回的反应完全不同。

11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