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抚眼触唇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赞没你会好 3星

共回答了371个问题采纳率:90.5% 评论

寒冬即将过去,盼望春暖花开的日子。春天过后是夏天,炎炎夏日应该如何度过?现代社会我们有各种现代化设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空调风扇早已是基本配备。那么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呢?其实古人在避暑方面是很有一套的。

古代历史上,到了夏天温度很高,很多地方甚至有四十多度,在古书中,常有老百姓被热死的记载。老百姓毕竟经济条件不允许,很多避暑手段用不上,然而对于有钱人来说,避暑不是问题。

富贵人家通常会在家中厅堂中放置风扇,风扇的面积很大,以绳子拉拽转动,带起的风很大。除了这种大型风扇,还有比较便捷的手摇式。富贵人家通常会在风扇前放置冰块,这样降温效果更好。

有的还会放置鲜花,那就不仅仅是消暑了,风中带香,更是一种享受。比较常见的是将风扇设置在水池子后面,还会打一口深井,连通地下水,设好一个送风的出口,凉风习习,再热的天也不会中暑

如果是比较奢华的人家,那么还有更高端的降暑方式,即将水引到屋顶上,水从天而降,如同瀑布一般,这样的消暑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却也无疑是成本最高的。

除了风扇以及用水降温,在饮食方面也有降温的手段,吃冷饮,冰镇水果一类都有效。古人非常有智慧,早在先秦时就已经会制作“冰箱”,当然这种冰箱与现在不同,只是一个雏形,胜在便捷,不需要用电。

古代的冰箱是多层的容器,可以在里面放上冰块,然后将食物或者水果也放进去,就能有冰镇效果。这种“冰箱”不仅仅可以用来冰冻,还可以取暖,里面既可以防冰块,也能防止炭火以及热水一类,这样冬天就能用来取暖了。

这种简陋的“冰箱”到了宋朝时候就已经十分普及,平常百姓家中都可以见到,有些小贩就是用这种“冰箱”制作冰镇小吃售卖。到了元朝时期,又发展出一种冰镇牛奶的吃法,这种吃法后来传到了欧洲,几经改进转化,就成了现在欧美流行的冰淇淋了。

这种“冰箱”的主要材料就是冰块,冰块制作起来很难,尽管通过硝石的吸热可以制作,但耗时耗力,实际意义不大。古人的冰块一般是从大自然中取来的,北方地区寒冬时节,等冰面上可以走人了,就可以开始采集。将冰块切割成立方体,放置在地窖里,冰块上覆盖上稻草,保持冰冷的温度,这样夏天时就可以使用了。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天山童姥和虚竹躲藏在西夏的地窖里,那里就有很多储存好的冰块,就是用来消暑的。

北方取冰容易,南方却很难,通常江河不会结冰,所以冰块大多靠进口,当时欧美国家为了换取我国的优质商品,会采集巨大的冰块远涉重洋运来,尽管在半途中会消融一部分,但剩下的也足够使用了。

至于封建社会的皇帝,避暑方法有太多,最为高大上的避暑手段就是去往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就非常知名。临水靠山,风景秀雅,在这里居住,绝无中暑之虞。

11小时前

14

顾你安稳 4星

共回答了438个问题 评论

春秋时期就有冰鉴。这是古代的冰箱。

把冰块放在箱子里,保存食物。盖板上有孔,可以散发冷气。

到了明朝时候,冰鉴的材料变成了黄花梨和红木。

早在唐朝时期,市场上就有了“冰”贩卖冰的人叫做“冰商”。但是冰窖管理十分严格。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到了宋朝,经济已经达到巅峰。市场上出现了“冷饮”。卖冰的人远远吆喝一句,“卖冰棍咯,冰糖冰元子咯”,行人都会一拥而上。

唐代有一种独特的乘凉亭子叫自雨亭。这种亭子将山泉水上升到屋子脊背上,水就可以顺着屋面流下来,形成一道道天然水屏风。原理和水车异曲同工。原动力是水能。水车将水提到屋子上,用水浇灌屋顶,给大地降温。

9小时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