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

百分百伤伱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非满晴空 3星

共回答了364个问题采纳率:99.5% 评论

元朝末年,朝政混乱,天灾人害,百姓苦不堪言,当局者仍然加税,各种名目繁多的赋税,搞得许多人家破人亡。濠州钟离人朱重八就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中。

最后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大明王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共历十六帝,国祚绵长,享国276年。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文皇帝朱棣、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宣宗章皇帝朱瞻基、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孝宗敬皇帝朱祐樘、穆宗庄皇帝朱载坖皆是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之帝王。

大明王朝有骨气,有魄力,有信仰!

5小时前

33

何徒悲 1星

共回答了143个问题 评论

可是洪武爷建立的国号为两个字,不是一个字,明。历史上哪来的明朝?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开国皇帝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明啊,不知道您说的明朝指的是?但是通过您的论述,您说的应该是国号为两个字的大明朝吧?历史上有汉朝,晋朝,唐朝,宋朝,大明朝,唯独没有明朝

3小时前

11

少有圆满 3星

共回答了315个问题 评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唐玄宗也被胡人叛军赶出了长安,北宋的靖康之耻更是千古之恨。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采纳陈平之计,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而脱险。唐朝则是借了回纥的精兵才收复长安,而宋高宗则是更为耻辱的向金人称臣进贡。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英宗的弟弟为新君,再次兴兵打败了蒙古。

此正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充分地展现了明朝的骨气!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明成祖御驾亲征,五征蒙古。

与唐朝相比:唐朝初年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唐军在中亚怛罗斯被阿拉伯帝国打败之后,唐朝国力日渐衰落,后来安禄山叛兵和黄巢起义军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唐朝就从此一蹶不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崇祯帝绝对有时间撤退到南京,而且南京的军政机构配备齐全,依然保留有相当实力。但崇祯帝坚决不撤退,在最后一次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最后崇祯帝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社稷亡,君王死"。

明朝遇敌的做法

明朝,没有汉朝的霸气:"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唐朝的强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没有宋朝的繁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有"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的典范言行。

但是,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万历三大征,七年抗倭援朝打的日本300年不敢与中国开战。即使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清军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仍然宁死不迁都,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了,大家怎么看?

她才是溥仪一生最爱的女人,却嫁给了溥杰,连张学良都倾心于她

1小时前

24

聴芯哭泣 2星

共回答了67个问题 评论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过无数朝代更替,那么哪一个朝代被认为是最有骨气的呢?那就是明朝。唯独它“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可谓拥有着汉人风骨。

明朝没有汉朝那么强悍,没有唐朝那么繁荣昌盛,也没有宋朝的灿烂文化。但是仔细去研究这个朝代,就会发现:无论被打的有多惨,君王亲征被俘虏?首都被外族围攻?无论哪种情况,从来没有认输过,可以用“头可断,血可流,气节风骨不能丢”来形容。后世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明朝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江山,疆域辽阔,为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比较著名的事件有郑和下西洋,有那个年代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有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医学宝典《本草纲目》。

明朝后期,国力衰弱,外忧内患,各种起义和入侵随之而来。但是亡国之后,明军仍然抵抗清军三十八年,世所罕见。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看看清末的溥仪是怎么说的,“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这个皇帝,其它老百姓的死活,日本人的殖民统治,我一概不管”。然后再看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是怎么说的“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随后自缢媒山头。

明朝一朝,一直坚持着“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管胜败,永远都是四不原则,朱元璋看后代如此,也该欣慰。明末虽然清军入关,但是根本上来说不算全部是被清所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起义的影响。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那么多年而不投降,头可断,血可流,气概从不丢,这也正是那个年代汉人所拥有的气节风骨。

23小时前

12

深爱是沉默 2星

共回答了210个问题 评论

因为明朝的皇帝一根筋,守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说白了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定的基调,那个时候也谈不上什么骨气不骨气,只是觉得我大明是天朝上国,打败了蒙古人,谁敢不服,所以就得瑟了,自己给自己定了这条规矩。

18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