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爱情昧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用命去忘记 2星

共回答了73个问题采纳率:94.5% 评论

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70年到1914年的金本位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45年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时期 。

在金本位时期,黄金被用作货币储备,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1944年,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等44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则与美元挂钩或与黄金挂钩 。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并将美元与石油挂钩。这个事件被称为“尼克松冲击”。此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浮动汇率制度 。

16小时前

16

狐兕扐 4星

共回答了401个问题 评论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金本位制度(1870年-1914年):这一货币制度的特点是,黄金充当伙计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在这一货币制度下,黄金被广泛使用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1971年):这一货币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基础货币,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固定不变,美元与黄金之间的汇率也固定不变。然而,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1971年至今):这一货币制度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没有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能够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但也存在着汇率波动大、不稳定等问题。

总体来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表明了货币制度的不断演变和改进。从黄金兑换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浮动汇率制度,每一种货币制度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世界货币体系也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14小时前

3

美莎芬片 4星

共回答了413个问题 评论

(一)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1、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三自由”特征: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出入;

  2、具有既统一又松散的特点。统一性表现为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其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松散性表现为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二)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1、是严重削弱的国际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1) 政府停止铸造金币。

  (2) 不许金币流通,代替金币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

  (3) 银行券不能兑换金币,只能兑换金块,并且有兑现的最低限度(因规定兑换限度大,非一般人所能及,故称“富人本位制”)。

  (4) 黄金仍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其它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汇(英镑,美圆),外汇在国外(伦敦,纽约)可以兑换黄金。这实际上是把黄金存于国外,国内中央银行以外汇作为准备金发行纸币流通。但一般人们难以直接到国外用外汇去兑换黄金,故称“虚金本位制”。

  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外汇(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占有一定比重。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2、此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具有统一性和松散性特征。

  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

  1、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

  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①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②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备比较充足,而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美元荒”的情况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 如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 事实上,美国从19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从60年代到70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

11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