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结尾有人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主客问答而是苏轼的两面人生你是怎样认为的

誰乜櫕笩罘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夕说爱俄 1星

共回答了193个问题采纳率:90.5% 评论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客的人生无常思想其实是很普遍的。比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苏轼自己也时常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等。所以结尾的主客问答,既是苏轼自己面对人生和生命的矛盾观念的表现,也是他对和自己一样有悲观思想人的劝慰与开解。

12小时前

4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